滁州市智慧消防建设(一期)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6
项目建设背景............................................... 6
建设必要性................................................ 7
编制依据.................................................. 8
政策法规............................................ 8
标准和规范.......................................... 8
其他编制依据........................................ 9
建设目标.................................................. 9
建设内容................................................. 10
消防安全感知网..................................... 11
消防智慧大脑....................................... 11
火灾预警防控平台................................... 11
消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12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2
第二章需求分析................................................. 13
业务需求分析.............................................. 13
广域覆盖的感知网................................... 13
消防智慧大脑....................................... 13
多元共治的火灾防控................................. 13
普惠便捷的公众服务................................. 15
计算、存储、网络需求分析.................................. 16
安全需求分析.............................................. 16
业务协同需求.............................................. 17
第三章数据共享需求............................................. 19
本单位信息资源共享现状情况................................ 19
本项目需共享其他部门信息资源需求.......................... 19
第四章项目技术路线............................................. 20
系统设计原则.............................................. 20
总体架构................................................. 21
建设方案................................................. 22
消防安全感知网..................................... 22
消防智慧大脑....................................... 27
火灾预警防控平台................................... 62
消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96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设计................................... 102
整体设计原则...................................... 102
性能指标.......................................... 102
通用规范.......................................... 103
系统安全说明............................................. 106
系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106
设计规范.......................................... 115
第五章附件.................................................... 136
附件一:信息共享资源需求表............................... 136
附件二:滁州市智慧消防一期产生的数据目录................. 137
第一章 项目概述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任务愈发艰巨,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服务。消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消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包括创新社会消防安全治理与服务、推进移动警务应用、健全应急通信体系、优化系统架构、拓展基础网络、完善硬件基础、完善业务功能和基础数据库及健全保障技术体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擘画缔造了国 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赋予了新的历史定位和职责使命。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 任务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监督执法模式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新时 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亟需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与新时代国家应急救 援体系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以信息化推动消防救援体系和救援能力现代化, 为消防救援队伍换羽重生、扛旗立户、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强大动能。
2017 年 10 月 10 日,公消〔2017〕297 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
智慧消防” 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后期消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各省、市需按照《消防信息化“十三五”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全面促进信息化与消防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为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火灾防控体系,打造符合实战要求的现代消防警务勤务机制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队伍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和队伍管理水平,实现“传统消防”向“现代消防”的转变。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今后几年内各省市消防信息化建设的原则、目标、内容、工作重点和完成任务指标、时间指标,为消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和指导。
2019 年 5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消防执法改革的 5 个方面 12 项主要任务(5+12);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完善“互联网+监管”,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时化、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实现精准监管。
2019 年 12 月,应急管理部《关于推进全国智慧消防建设的提案》的回函中提到,将进一步提升消防工作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适应火灾防控新形势、新挑战。积极建设智慧消防大数据平台和物联网系统,整合各地智慧消防系统资源,统一关键数据接口标准,明确系统建设协议开放要求,共享各地数据资源,建立完善各级火灾防控大数据管理平台。进一步指导和支持地方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督促各地充分应用远程监控、温度传感器、火灾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火灾监测等感知设备,拓展消防设施、防火巡查自检工作的监测感知覆盖范围,通过消防安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消防管理 APP 等建设应用,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汇聚智能化,提升消防安全信息化监管和风险预测预警能力。
2020 年 4 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在 9 个专项整治方案中,包括《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所涉及的多项内容(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老旧场所突出风险治理, 行业消防安全问题,消防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均与智慧消防的建设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的战略和指导意见,借鉴部分地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滁州市消防管理的具体实情,在经过调研和论证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了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在把握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的前提下,打造一个高起点、广覆盖、多元共治的火灾预警防控体系。
消防安全关系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形象、社会稳定等众多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创新消防管理模式,实现防控自动化、执法规范化、救援指挥智能化、日常管理精细化、全程可视化,实现智慧防控、协调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全面推动消防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是现代化消防业务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智慧化是当今消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消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和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消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消防信息被全面感知、共享开放,可具有预警预测、分析研判、辅助指挥决策的功能,实现实时、动态、互动、融合的消防信息采集,
传递和处理,全面促进与提高消防监督与管理水平,提升消防管理智能化、社会化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14〕13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2007〕69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18〕6 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 397 号);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 302 号);
《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
《电子政务术语》(GB/T25647-2010);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 通用规范》(GB/T19487-2004);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GB/T25069-2010);
《IT网络安全 第 1 部分:网络安全管理》(GB/T25068.1-2012);
《IT网络安全 第 2 部分:网络安全体系结构》(GB/T25068.2-2012);
《IT 网络安全 第 3 部分:使用安全网关的网间通信安全保护》(GB/T 25068.3-2010);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试评估技术指南》(GB/T 36627-2018)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8567-2006);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9385-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GB/T9386-2008);
《数据和交换格式》(GB/T7408-20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1 部分:总体框架》;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2 部分:技术要求》;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3 部分:核心元数据》;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4 部分:信息资源分类》;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5 部分: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6 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消防信息代码》(GA/T974-2011);
《消防基础数据平台接口规范》(GA/T1036-2012);
《消防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GA/T1038-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 年)》;
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
《消防救援队伍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
《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关于印发《消防救援局 2019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应急消〔2018〕53 号。
本次项目按照“规划引领、分步实施、急用先行、服务实战”的原则,遵循滁州消防救援支队和滁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精神,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按照“试点研发+推广应用”新模式开展建设。旨在依托信息化手段,探索我市消防火灾防控和消防日常监督管理新模式思路,逐步形成“火灾防控多元共治、公众服务普惠、便捷火灾防控的防火监督信息化新格局,推动我市消防安全工作的革新。
立足当前滁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以创新为引领,基于“存在就有痕迹, 联系就有信息”理念,按照“党政军警民联手、点线面多维立体感知、打防管控一体”的总体思路,以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用全新的理念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切实服务实战的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社会动态的全天候、全天时、全覆盖可视化管控,形成具有“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特征,全面提升社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本项目遵照《消防救援队伍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结合滁州智慧消防建设需要和信息化现状,通过滁州市智慧消防一期建设,最终达到“能看见能预警 能处置 能统计”,实现滁州市智慧消防智能化。
能看见。织密消防安全感知网,基于智能传感、射频识别、视频图像、移动互联网等感知技术,将感知触角充分延伸至“末端”,构建广域覆盖、灵敏真实、自动精准的源头感知数据采集体系,推动形成“物视人事”的智能模式。
能预警。细化业务模型,深刻理解梳理火灾防控预警需求,通过对预警需求的详细解构明确数据基础,构建时空数据预警模型,通过对数据的组织处理支撑模型运行,通过反复迭代优化提升预警效率。
能处置。结合“双随机一公开”、隐患随手拍、网格化等系统,全方位采集消防安全隐患,制定隐患治理流程,监督隐患治理情况,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火灾风险防控处置能力。
能统计。扩展统计工具,在大量详实消防感知和检查数据的基础上,应用面向主题、面向场景、面向任务、面向流程的不同统计模型,以图形化的形势展现出来,横向形成业务领域分析报表,纵向形成各级区域分析报表,指导滁州市消防救援队伍改进消防监督监管工作。滁州市智慧消防一期项目的建设内容初步搭建我市消防安全感知网络、火灾防控预警,汇总集成当前现有的火灾预防工作业务和部分公众服务信息。
本期围绕消防安全感知网、火灾预警防控平台、消防安全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及第三方运营管理平台进行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针对滁州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高层建筑、九小场所、商场、养老院等对象, 本期选定以苏宁广场为圆心,覆盖天长路和南谯路交口周边选取约 30 家联网单位(包含老旧小区、高层建筑、高层住宅、商场超市、养老福利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约 100家九小场所和三合一场所、30个室外消火栓进行感知终端试点部署,主要在试点建设消防物联网网关、消防综合网关、智能消防用电监测终端、智能压力感知终端、智能液位感知终端、物联网网关、智慧用电监测终端、消控室视频监控、消火栓监测终端、可燃气体监测系统、已有重点单位监测节点接入、市政消火栓监测终端等感知终端。
基于市政务云平台构建滁州市消防大脑基础平台,复用市政务云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网络安全资源,为上层业务提供支撑。针对火灾防控体系,构建火灾防控数据中台和智能化应用中台,通过制定火灾防控消防信息资源标准,利用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功能,支撑全市消防安全智能分析和精准化管理,为各级消防部门、社会单位、第三方维保(运维)单位等各类业务系统提供智能化支撑和共性功能支撑。火灾预警防控平台针对人、车、物,建设内容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围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搭建消防监督管理系统,针对日常巡查、监督抽查、重大安保和专项治理等应用场景,综合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视频识别、行为监测等先进手段,准确采集单位基本情况和履责信息,同时向行业部门、消防部门、社会单位以及网格员,配套提供工作部署、隐患推送、流程引导、态势预警和风险提醒等服务,推动从“线下监管”向“线上监管”转变,建立滁州市“党政同责、部门负责、单位主责、社会协同”的消防工作新格局,提升社会管理“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另一方面,运用火灾隐患排查辨识、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成果, 以火灾防控、物联感知、历史火灾等融合数据为支撑,广泛引入知识图谱、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预警预测模型,“全时段,可视化”监测消防安全状况,“实时化,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实现差异
化精准监管,以及对单位、区域以及重大安保对象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分级分色预警,为社会综合管理中消防安全高效监管、精准执法、科学施策提供支撑。消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舆情监测分析、消防法律法规、消防知识在线咨询互动、消防教育培训、企业信息公开、隐患随手上报、消防宣传管理、不良信息公布、红黑榜公示、企业消防图谱等功能。平台具备开放性,可与现有平台进
行互融互通,实现功能数据的相互调用。
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预算资金为 500 万元,由市财政支出。
第二章 需求分析
面向火灾防控、公众服务等业务域的业务需求,针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舆情舆论等对象,通过对其各类参数的持续采集,形成全域覆盖、多维立体的时空数据源,为各项上层业务持续高效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科学高效的感知资源管理
针对海量传感器、网关等感知资源,面向其长时间持续高效稳定运行的需求, 通过准确掌握各类感知资源的状态,对感知资源进行科学组织,准确控制其入网、在网和离网等各个环节,实现对消防安全感知网所包括的各类感知终端及相关感知资源的有效管理,为各项上层业务持续高效开展提供管理保障。
消防智慧大脑
滁州市消防智慧大脑包括数据治理、智能服务、数据资产管理等内容。数据治理实现数据的接入、处理、共享交换以及服务化封装,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数据资源服务;智能服务是指为“平台化、组件化、标准化”业务应用提供的智能化算法服务,支撑滁州市消防各类业务系统的整合与集成;数据管理将松散的数据转化为滁州市消防的数据资产,对数据生命周期、数据标准、数据分布、数据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多元共治的火灾防控
目前火灾防控监测手段欠缺,火灾预警分析能力亟需加强。为提升火灾防控能力,实现火灾防控与新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一是提升实时预警分析能力,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动态分析区域火灾风险状况,及时预警高风险单位。二是完善防控闭环处置,根据单位火灾风险分析结果,及时调度相应人员对高风险单位的火灾防控情况进行整改。三是实现对企业的全面感知,接入企业智慧消防系统及联网独立式消防报警设备,引导企业投资建设企业智慧消防系统。
对火灾隐患的预警分析需求
为满足灾险隐患管理和预警需求,需要建立起精细化采集、排查、整治模式, 进行消防安全网格化排查,对消防安全隐患与消防违法行为进行治理,对各类隐患生成台账管理,对社会公众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并将隐患预警结果推送至社会单位,解决“责任不明”的难题。
火灾预警防控一张图展示
火灾预警防控一张图是基于基础数据支撑平台和火灾预警防控平台基础上, 建设的一个隐患数据展示功能。能够实时接收到隐患监督管理平台推送过来的信息,包括存在隐患的单位名称及地理位置,并根据隐患级别进行不同告警提示。通过一张图即可了解存在隐患的单位详情,也可了解到具体隐患内容,以及单位消防责任人、消防控制室等信息。
对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需求
面向防火业务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当中防火业务基础数据采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微型消防站管理等薄弱环节,需要建立对应的信息化系统,解决当前痛点。
防火业务基础数据采集:需要实现对社会单位、消防资源的全面摸排采集, 解决“底数不清”的问题,并通过统一的管理工具进行查询、更新,并标注在地图上,满足各项业务的随时调用。
消防安全网格化:面向“九小场所”消防隐患检查、处置缺少有力抓手,各类消防检查、整改通知书还停留在纸质阶段,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传达至社会单位负责人,也不能实时追溯隐患处置当前状态,不利于隐患发现-排查-处置的闭环管理和存档备份。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消防监管部门面临无法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过程进行全流程监管,消防技术服务工作质量无法保障等问题。被服务单位面临无法实时掌握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不能及时排除消防隐患;对于第三方维保公司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服务品质很难动态了解和掌握,第三方消防维保和业主之间的信任度不够;发生安全事故,责任划分难等问题。为规范消防技术服务行业执业行为、提高消防技术服务效能,需要将全市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纳入统一管理。
微型消防站管理:当前微型消防站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立足实战、实训以及动态管理,紧紧抓住“建、训、战、管”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化、训练课时化、战斗一体化、管理精细化”,推动微型消防站从量到质的提档升级。
对企业的全方位消防画像需求
基于企业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进一步结合企业内部管理数据,依托消防数据引擎实现对企业的多维度分类、特征标签化和大数据画像,并基于数据更新周期动态调整,通过向企业管理层、消防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方的动态推送,推动从“线下监管”向“线上监管”转变,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负责、单位主责、社会协同”的消防工作新格局,提升消防“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专业高效的第三方安全监测服务
第三方安全监测服务中心管理系统建设是确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处警 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严密社会面控制、预防和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运 营中心作为整个消防应急管理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平时显示各类监测预警信息、事故灾害发展态势、重点实时情况、联合会商画面等信息,满足不同等级、不同 层级条件下处置突发事件和同时应对处置多起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日常指挥调度
工作的需要。
2.1.4 普惠便捷的公众服务
公共信息服务手段相对单一,消防公共服务能力尚待加强。通过消防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打造一个渠道丰富的消防部门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实现畅通的信息上传下达,并同时提供丰富的功能应用,满足群众关于消防安全的各类信息需求、办事需要和合理诉求,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
云主机资源 |
CPU(核) |
内存(GB) |
存储(GB) |
数量 |
备注 |
虚拟主机 |
8 |
32 |
500G |
4 |
mysql 集群 |
虚拟主机 |
4 |
16 |
250G |
4 |
mongodb 集群 |
虚拟主机 |
4 |
16 |
2048G |
2 |
文件存储系统 |
虚拟主机 |
4 |
16 |
500G |
6 |
HBase 集群 |
虚拟主机 |
2 |
8 |
100G |
2 |
硬件网关,主备节点 |
虚拟主机 |
4 |
16 |
100G |
2 |
物联网数据计算节点 |
虚拟主机 |
4 |
16 |
100G |
4 |
大数据计算节点(实时和 离线) |
虚拟主机 |
4 |
16 |
100G |
2 |
api 网关 |
虚拟主机 |
4 |
16 |
100G |
6 |
后台服务和 ETL 服务 |
虚拟主机 |
4 |
16 |
100G |
4 |
应用系统 |
虚拟主机 |
4 |
16 |
500G |
1 |
日志集中管理服务器 |
*其他资源 或服务需求 |
资源描述 |
*数量 |
备注 |
网络资源服 务 |
24x5M+11x10M |
1 |
|
操作系统 |
Linux 操作系统 centos 7.5 以上 |
1 |
|
系统数据要求安全,通过严格的权限控制体系实现用户的操作权限管理,确保用户在拥有合法的业务操作权限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业务操作;用户进行的所有数据操作要保留日志,保证数据提供和使用过程可跟踪、可审计。
系统的关键业务及宝贵的信息资源都依赖于消防大数据平台,数据的安全工作尤为重要;由于网络采用的通信协议并不是为安全通信而设计的,网络存在一些固有的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需求十分迫切。
因此,需要在各个层面为系统提供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鉴别,抗抵赖等安全服务,主要涉及安全管理、安全协议、加密,签名与认证、密钥管理,安全评测、公钥基础设施等方面。
数据安全包括:
数据加密:对数据库进行整体加密,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传输的安全: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以防止通信线路上的窃听、泄漏、篡改和破坏;
数据库安全技术: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如下能力:
自主访问控制(DAC):DAC用来决定用户是否有权访问数据库对象;验证:保证只有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注册和访问;
授权:对不同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授予不同的权限;
审计:监视各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过程记录,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够提供与安全相关事件的审计能力,如:试图改变访问控制许可权;试图创建、拷贝、清除或执行数据库;系统应提供在数据库级和纪录级标识数据库信息的能力。
本项目软件平台部署于电子政务外网,结合滁州市数据资源局已有的数据资源实际情况,本期开发、开放系统标准统一接口,为后期逐步完善消防大脑数据资源,分批次对接其它部门资源数据做好系统设计。
1、与公安部门的业务协同需求
公安部门进行社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处置、重大活动安保等业务时,需要消防部门协同参与应对。
消防部门在进行灭火救援相关业务时,需要公安部门协同维持现场秩序、疏导现场人群、协作救援保障等。
2、与气象部门的业务协同需求
消防部门在进行火灾防控相关业务时,需要气象部门协同提供各类气象参数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用于针对各类消防隐患的分析预测;消防部门在进行灭火救援相关业务时,需要气象部门协同提供各类气象参数实时数据和预测数据,用于及时判断救援现场可能发生的气象变化,提前调整救援方案。
3、与住建部门的业务协同需求
消防部门在进行火灾防控相关业务时,需要住建部门提供建筑基础信息相关数据,用于进行火灾隐患分析、单位火灾风险评估、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等。
消防部门在进行火灾防控相关业务时,需要住建部门协同提供小区和物业基础数据,用于进行火灾隐患分析、单位火灾风险评估、日常消防安全监督等。
4、与卫健部门的业务协同需求
卫健部门在处置重大疫情时,遇到疫区控制、人员隔离、区域防护等场景事件时,需要消防部门协同处置。
消防部门在进行灭火救援相关业务时,需要卫健部门相关医护力量前往现场进行协同救援。
5、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业务协同需求
消防部门在进行火灾防控相关业务时,需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协同提供社会单位基础数据,用于进行火灾隐患分析、单位火灾风险评估、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等,对发现社会单位消防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协同进行检测、查处。
6、与综治部门的业务协同需求
综治部门进行城市管理时,遇到各类消防相关隐患,需要消防部门协同处置。消防部门在进行火灾防控相关业务时,需要综治部门提供消防隐患相关数据,
用于进行火灾隐患分析、单位火灾风险评估、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等。
7、与民政部门的业务协同需求
消防部门在进行火灾防控相关业务时,需要民政部门提供建筑基础信息、地理位置和消防设备设施相关数据,用于进行火灾隐患分析、单位火灾风险评估、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等。
第三章 数据共享需求
本单位信息资源共享现状情况
滁州消防救援支队现有部局统一配发系统有:消防监督管理系统、户籍化管理系统、注册消防工程师信息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系统、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平台等软件平台,各系统数据信息资源相互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滁州消防救援支队自有一套智慧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平台,全市部分消防救 援大队先后建有智慧消防平台,但是,支队系统未能与各消防救援大队智慧消防 平台对接,智慧消防平台数据不能互融互通。本次建设方案中,从支队层面制定 开发智慧消防标准接口,实现大队智慧消防平台数据能够上传支队智慧消防平台, 实现全市智慧消防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也能保证支队数据能够与安徽省消防救 援总队实现互融互通,实现支队智慧消防平台能够上传总队智慧消防平台。
信息共享资源需求表
序号 |
外部所属系统名称 |
信息资源名称 |
1 |
统计数据共享查询系统 |
经常性调查年度数据 |
2 |
统计数据共享查询系统 |
经常性调查季度数据 |
3 |
统计数据共享查询系统 |
经常性调查月度数据 |
4 |
滁州市气象局门户网站 |
预警信息 |
5 |
滁州市气象局门户网站 |
天气预报信息 |
6 |
滁州市公安局监控系统 |
监控视频资源 |
7 |
市住建局门户网站 |
建筑物基本信息 |
8 |
滁州市交通局指挥系统 |
交通指示 |
9 |
滁州市卫健委门户网站 |
应急救援 |
10 |
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门户网站 |
单位基本信息 |
11 |
滁州市综治部门门户网站 |
公共消防安全隐患 |
12 |
市民政局门户网站 |
养老院地理信息 |
13 |
市民政局门户网站 |
消防设备设施信息 |
14 |
市住建局门户网站 |
物业信息 |
15 |
市住建局门户网站 |
小区基本信息 |
第四章 项目技术路线
按照公共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紧紧依靠党委政府领导,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强化协作,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科技引领,服务实战
充分运用当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NB-IOT 通信、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立足服务防火灭火中心工作,提升火灾预警防控和灭火应急救援信息化水平, 推动消防实战模式变革。
2)开放共享,深度整合
打破地区、行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深度融合政府部门、社会单位信息资源,整合现有消防资源,实现消防内部全域开放共享,与政府部门、社会单位和公民有条件的开放共享。
3)创新突破,安全可控
构建网络基础完备、融合应用广泛、产品服务丰富、网络泛在安全的“智慧消防”平台,开展灾情发展分析评估和火灾风险评价模型科技攻关,运用网间数据交换控制和攻击防御技术,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
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消防救援队伍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对“智慧消防”平台建设总体框架、实施步骤、关键技术研究、综合保障等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平台建设三年实施方案,逐年逐项落实目标任务。
图 1 总体架构图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又称信息采集、接收前端系统,包括各类信息采集、接收前端和物联网接入网关,是智慧消防完成系统功能的基础,既是原始数据的来源,也是自动控制的末端。
在本层系统中包括:用户信息传输、消防用水监测、用电监测、视频监测、消防栓监测等前端设备实时信息采集。除了前端的采集设备之外,还包括各种基础设施的网络传输设施、平台搭建的硬件支撑设施。
(2)数据层
数据层包含由基础设施采集而来的数据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基础数据,然后在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在智慧消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中数据层起到汇聚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系统的功能。
本次项目将基于政务云基础框架,整合各社会单位基础数据建立消防大数据平台。
(3)平台层
平台层为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存储、分析和推送的支撑,是体现消防信息化的关键。平台层集成了四大基础应用平台,包括远程物联网监控系统、消防大脑平台、火灾预警防控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4)展现层
展现层解决的是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的问题,网络层传输来的数据在平台层进行信息转换、组合、分析处理后,通过各种设备与操作人员进行交互。通过不同的设备,展现出不同的应用系统。
展现层是由智慧消防平台核心软件及其展示功能组成,作为深度信息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智慧消防平台建设的关键内容,是智慧消防平台的触发点和落脚点, 本次项目将通过已建的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城市大数据的数据协同,项目中凡是涉及政府其他部门横向的数据都将通过城市大数据的共享交换平台进 行共享与交换。同时,消防大数据平台也会主动将消防需要共享的数据推送至城市大数据平台,通过横向跨部门数据和业务纵向数据融合共享,实现业务上的协同。并通过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实现集中展示和统一调度。
建设方案
消防安全感知网
2 消防安全感知网业务流程图
消防安全感知网业务流程如图所示。感知前端按照预设规则进行数据采集, 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向数据中心传输。在此过程中,感知资源综合管理模块监听到上传意图时,会立即对数据源的注册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感知前端已在综合管理模块注册则允许上传,若尚未注册则拒绝上传,至此业务流程结束。
系统组成
系统包括火灾防控感知和公共信息感知两个部分。其中,火灾防控感知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入、电气系统感知、消防水系统感知、视频监控系统接入, 公共信息感知包括舆情信息相关系统接入,感知资源综合管理包括设备资源虚拟化、资源池、分布式资源同步、感知资源上图。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入主要通过消防综合网关、消防综合联网接入网关、高层建筑、九小场所、商场、养老院、物流仓储等消防物联网网关等设备实现;
电气系统感知主要通过电气火灾监测终端设备实现;
消防水系统感知主要通过液位压力感知终端、智能末端试水终端、消火栓监测终端、物联网网关、无线遥测终端、雷达式水位计、多普勒明渠流量计等设备实现;
室外消火栓感知主要通过在室外消火栓加装监测设备,实现全天候对消火栓实时监测,包括压力监测、用水量、撞倒倾斜、报警定位功能等数据和功能,解决人工巡查难题;
可燃气体感知主要通过可燃气体感知终端,实现对天然气、液化气遗漏进行监测、预警等功能;
独立式烟感探测感知主要通过在九小场所、养老院、三合一等场所安装联网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实现对小场所早期火灾预警,当有警情发生,系统发出警情提醒,警情定位等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接入主要通过高清摄像机实现; 舆情信息相关系统接入主要通过系统接口实现; 感知资源综合管理主要通过软件开发实现。
系统功能设计
4.3.1.3.1 火灾防控感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感知
针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既有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与其系统主机进行对接,获取相关数据,并通过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进行本地汇聚,最后通过接口总线至数据中心。
经接口总线接入的标准化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实际接入内容根据具体单位对象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真实数据情况进行调整:
报警主机状态接入:能够获取主机的工作状态信息;
报警主机报警信号接入:能够获取主机发出的报警信号;
感烟探测器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感烟探测器的报警和工作状态信号; 感温探测器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感温探测器的报警和工作状态信号; 火焰探测器信号接入:能够获取火焰探探测器的报警和工作状态信号;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和工作状态信号;
报警阀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报警阀的动作信号;
喷淋消防泵信号接入:能够获取喷淋消防泵的启停信号; 压力开关信号接入:能够获取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
水流指示器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水流指示器的动作信号; 消火栓泵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消火栓泵的启停信号;
消火栓按钮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
气体灭火控制器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气体灭火控制器的动作信号; 泡沫灭火控制器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泡沫灭火控制器的动作信号; 加压送风口信号接入:能够获取加压送风口的动作信号;
加压送风机信号接入:能够获取加压送风机的启停信号;
电动挡烟垂壁信号接入:能够获取电动挡烟垂壁的动作信号; 排烟口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排烟口的动作信号;
排烟阀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排烟阀的动作信号;
排烟防火阀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排烟防火阀的动作信号; 排烟风机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排烟风机的启停信号;
防火门监控器信号接入:能够获取防火门监控器的动作信号;
防火卷帘控制器信号接入:能够获取防火卷帘控制器的动作信号; 消防电梯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消防电梯的动作信号;
消防应急广播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消防应急广播的动作信号; 消防应急照明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消防应急照明的动作信号; 消防疏散指示信号接入:能够获取消防疏散指示的动作信号。
电气系统感知
包括针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和九小场所的电气系统感知需求的物联网感知设备的建设部署,相关物联网设备通过物联网网关进行级联并最终汇聚至数据中心。
通过部署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实时监测线路的电压、电流、故障电弧、剩余电流、温度等信息,并通过接口总线汇聚至数据中心。
经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感知的标准化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实际感知内容根据具体单位对象的电气系统真实情况进行调整:
电压传感器信号:获取电压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电压数据; 电流传感器信号:获取电流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电流数据;
故障电弧传感器信号:获取线路关键节点位置故障电弧发生数据; 剩余电流传感器信号:获取线路中剩余电流数据;
线路温度传感器信号:获取线路关键节点位置温度数据。
消防水系统感知
消防水资源感知。能够获取建筑消防水系统的水池水位、管路压力等参数信息,涉及消防水池、室内消火栓、高层超高层末端试水,能够感知市政消火栓消火栓情况、天然取水点情况。
针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水系统感知需求,通过部署传
感器设备实时监测上述水系统的状态,并由接口总线汇聚至数据中心。经相关设
备感知的标准化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实际感知内容根据具体单位对象的消防水系统真实情况进行调整:
水压传感器信号:获取水压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数据; 流量传感器信号:获取流量传感器采集到的流量数据;
液位传感器信号:获取液位传感器采集到的液位高度数据。
室外消火栓感知
主要通过在室外消火栓加装监测设备,实现全天候对消火栓实时监测,包括压力监测、用水量、撞倒倾斜、报警定位功能等数据和功能。
可燃气体探测感知
主要通过可燃气体感知终端,实现对天然气、液化气遗漏进行监测,当可燃气体泄漏浓度超过预定的阈值,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定位信息推送和语音提醒等功能,能够自动记录报警信息,对相关火警信息、地点、时间、频次等进行分组管理,图标展示。
独立式烟感探测感知
主要通过在高危场所、九小场所、养老院、三合一等场所安装联网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实现对小场所早期火灾预警,当有警情发生,系统发出警情提醒、信息推送和警情定位等功能,做到智能化联网火灾预警,防止小火亡人。
消防视频监控感知
针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火灾高危单位,通过 ONVIF 及 GB/T 28181 等协议接入主流监控视频流,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人工智能模型分析识别,监测烟雾、火焰等火灾特征,并将识别结果与原始监控视频叠加,可进一步进行视频智能分析, 实现火灾报警、在岗监控和消防通道占用识别等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
烟雾识别:识别视频监控信号中出现的烟雾; 火焰识别:识别视频监控信号中出现的火焰;
人员在岗识别:识别视频监控信号中出现的人员在岗/离岗情况;
消防通道占用识别:识别视频监控信号中出现的疏散通道占用情况。
公共信息感知
1、系统对接
通过与应急管理部门、政府其他部门等相关系统的对接,获取各类警情数据、隐患数据、舆情数据、建议意见信息、办事信息等。
感知资源综合管理
1、设备资源虚拟化
通过统一资源表示模型对设备进行资源虚拟化抽象,将设备以资源形式注册到平台以完成异构设备到统一资源模型的转换。同时,对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数据解析、数据标注、资源映射以及数据封装,将个性的设备数据解析并更新到设备所对应资源实例,应用通过统一访问接口访问资源数据即可获取设备数据。上层应用与资源数据的交互操作,通过数据转换中间件进行资源解析、操作转换和指令编码等步骤,将资源交互操作转换为具体设备控制指令,由设备执行实际操作。设备资源虚拟化即是进行资源与设备间的数据与指令交互转换,向上屏蔽设备异构性,实现设备及其数据的统一表示。
2、感知资源上图
将全市感知设备、感知系统在地图上显示,点位可聚合、可点选。
可根据各支大队管辖区域按照区域显示感知设备,点位可聚合、可点选。
消防智慧大脑
基于市大数据管理局的政务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共享交换平台,围绕滁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本项目建设需求,结合信息全生命应用周期,从与消防工作相关的系统采集、存储、分析模型、数据治理、业务应用的五大阶段,定义为“采” “存” “算”“管”“用”五类特征,分别从五个阶段、五个维度进行火灾防控业务中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的技术工程框架,核心数据接入能力和核心系统接入能力。

消防大脑业务流图
消防大脑建设最终的目标是让数据被更方便的支撑各业务使用,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提高数据的使用价值、加速数据使用效率,提升全市消防救援部门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要求。充分挖掘数据资源潜能,规范数据处理流程,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打通数据交换渠道、丰富数据服务模式,有效提升火灾应对能力和工作效率,采用先进的数据治理方式,保证大数据的稳定和运行周期管理。设计逻辑如下:
1、遵循市大数据管理局数据标准体系,归集消防系统内部数据、外部交换数据构建滁州市消防大脑,全面支撑消防各业务域数据分析类应用系统建设。
2、基于(市大数据资源局)Hadoop 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建设安全、稳定、高效的大数据软硬件基础设施。其中,软件部分应当包含但不限于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并行计算框架(MapReduce)、分布式通用计算引擎(Spark)、流式计算引擎(SparkStreaming 或 Storm)、分布式 NoSQL 列数据库(HBase 或
MongoDB)、数据仓库工具(Hive)、数据抽取工具(Sqoop1&2 或 DataX或 otter、
Flume 等)和分布式消息队列(kafka)等组件。
3、构建统一消防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对全市消防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服务和数据挖掘等方面。
4、为消防数据的开放共享打造统一、标准、规范的数据服务层,面向数据分析人员和第三方数据分析应用提供安全、可控的数据资源检索、数据计算、数据共享和数据挖掘服务。
功能框架图
消防大脑功能框架
本次消防大脑设计原则,在有效利用滁州大数据中心现有能力保障政务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围绕滁州智慧消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需求(本期重点建设火灾防控业务域)开展系统功能设计。
1、滁州消防大脑 IaaS 层所需的资源保障能力全面基于滁州大数据管理局现有政务资源,根据滁州消防大脑建设应用演进路线,分阶段定义各项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存储、计算等能力需求。
2、在 Paas 层数据接入和共享服务方面,滁州大数据管理局目前已经完成“共享交互平台”的建设。基于本次数据采集特征,依据“滁州大数共享交互平台”组件开展功能设计和数据接入实施工作。
3、在 PaaS 层数据模型和算法分析方面,基于消防大脑分析评估需求,开展大数据分析算法模型设计,设计成果基于滁州数据资源管理局的注册要求进行发布。
4、在 SaaS 层滁州消防大脑数据服务目录编制方面,构建滁州市火灾防控业务域大数据标准和规范基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自主完善,设计成果基于滁州数据资源管理局的数据编目标准编制发布。
5、在 SaaS 层综合评估分析类功能,火灾防控中台基于消防火灾防控需求开展数据应用和分析成果设计建设,成果依据滁州数据资源管理局智慧驾驶舱注册和发布规范。
基于 Hadoop 分布式架构从大数据平台运营(SMP)、数据接入与共享服务
(SDG)、数据计算与中间件服务(SDB)、数据存储与数据库服务(SDB)、人工智能与分析服务(SAI)、数据资产管理(SAMP)、安全服务(SSP)和云平台与物理硬件等方面,涵盖大数据产业链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计算、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应用与数据展示的全部环节,提供高性能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具有高可靠的安全管理系统和丰富的图形化交互界面。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滁州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平台的现有建设成果,为滁州消防火灾防控中台提供高性能的一站式分布式大数据解决方案。
结合滁州消防的发展现状和建设要求,规划建立分层次、统一、融合的的消防大数据分析服务综合应用,功能主要包括:
1、数据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消防安全感知网络的感知资源数据、现有各类相关业务系统数据、新建业务系统数据以及其他形式的消防敏感数据等,数据形式涉及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2、数据采集
采用数据集成工具,基于分布式技术架构,融合 Sqoop、Flume 等 ETL 工具, 实现关联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装载至消防大脑,支持对实时数据、增量数据和全量数据加载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与解析。
3、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主要完成多源数据的融合存储,数据存储主要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和列式数据库(Hbase等),辅以内存数据库来实现流式计算的输出存储,通过关系数据库实现元数据、用户、权限配置等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计算
主要包含并行计算框架(MapReduce)、分布式通用计算引擎(Spark)、流式计算引擎(SparkStreaming或 Storm),并提供基于 SparkMLlib 的机器学习引擎等。
4、消防数据治理与分析应用
建立共建共享、协调发展机制的消防数据治理体系,围绕“做好消防数据接入、做强消防数据治理、做优消防数据服务”,形成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全面治理的良好局面,打破信息壁垒,拓宽消防数据的获取渠道,横向多平台整合, 依法依规采集、汇聚、整合有共享需求的各内外单位数据、社会行业数据、互联网数据开展消防数据治理工作,包含数据标准、数据质量、主数据、元数据、主题分析数据等内容。
5、数据中台和应用中台建设与管理
数据中台和应用中台建设与管理主要指针对消防大数据的整体性管理,包括中台管理流程、中台服务部署、中台平台安全、中台数据提供等业务的统一调度。
系统组成
4.2. 3.2.1消防智慧大脑基础平台搭建
消防大脑基础平台目标
消防大脑基础平台是基于滁州数据资源局大数据平台架构,主要目标是是为火灾防控、灭火救援、力量管理、公众服务等业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本次针对火灾防控业务、消防工作线上办理和消防服务,构建对应的信息资源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一方面建立全面、标准、量化的信息台账,明确消防火灾防控业务、消防工作线上办理和消防服务信息分类、信息项、信息源头、共享交换条件等数据描述,为消防业务应用和信息共享提供数据资源清单;另一方面,形成指导消防火灾防控智能化应用、火灾防控数据中台、消防大脑基础平台等数据质量的数据治理标准规范,包括相应的数据域定义、域名规范、数据类型规范、分区命名规范、时间修饰规范、公共字段管理、控制转换、表命名规范、临时表命名规范等,为各自应用系统在数据接入、数据汇聚、数据存储、数据发布、数据交换、数据应用提供强制性的技术约束,确保火灾防控智能化应用、火灾防控数据中台、消防大脑基础平台数据治理工作规范、统一、有据。按照滁州数据资源管
理局数据编目管理办法,开展本次建设系统的数据标准、数据监管、数据质量、数据操作和数据安全的建设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各级消防责任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梳理各相关消防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在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消防感知、消防风险趋势分析、预见消防安全潜在问题,为辅助消防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消防大脑搭建基本原则
消防大脑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基于规划、按需建设,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 的原则,构建消防大脑基础信息化平台能力。
基于规划、按需建设。结合滁州消防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需求, 基于滁州数据资源局现有大数据平台相关组件,围绕消防大脑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科学规划建设项目。先期基于滁州数据资源局现有大数据平台整体架构建设,后期根据分析需要逐步升级优化。
整合资源、协同共享。对滁州消防信息资源统一梳理,建立滁州消防数据资源库和数据规范,逐步消灭“滁州消防信息孤岛”,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建设共享共用的大数据中心,实现业务协同。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用户为中心,以消防安全、预警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目的,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强平台可用性和易用性。
深化应用、创新驱动。深入了解消防业务数据关系人需求,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应用、拓展新技术在应用中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跨界融合, 丰富管理和服务手段。
消防大脑基础平台建设方案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建设目标的可行性,利用滁州数据资源局现有大数据平台组件,结合滁州消防业务需求,在采集、分析和业务整合三个维度构建消防大脑基础平台建设方案。
1、遵循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数据标准体系,归集消防系统内部数据、外部交换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大数据平台,全面支撑消防数据分析类应用系统建设。
2、基于 Hadoop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建设安全、稳定、高效的大数据软硬件基础设施。其中,软件部分应当包含但不限于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并行计算框架(MapReduce)、分布式通用计算引擎(Spark)、流式计算引擎(Spark
Streaming或 Storm)、分布式 NoSQL列数据库(HBase或 MongoDB)、数据仓库工具(Hive)、数据抽取工具(Sqoop1&2 或 DataX或 otter、Flume 等)和分布式消息队列(kafka)等组件。
3、构建统一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服务和数据挖掘等方面。
4、为数据的开放共享打造统一、标准、规范的数据服务层,面向数据分析人员和第三方数据分析应用提供安全、可控的数据资源检索、数据计算、数据共享和数据挖掘服务。
(1)数据采集
采用滁州大数据局数据集成工具,基于分布式技术架构,融合 Sqoop、Flume 等 ETL 工具,实现消防内部数据、第三方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其他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装载至大数据平台;对互联网数据的采集,通过爬虫工具实现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装载至数据存储层。支持对实时数据、增量数据和全量数据加载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与解析。
(2)数据平台层
数据存储主要完成多源数据的融合存储,数据存储主要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和列式数据库(HBase 等),辅以内存数据库来实现流式计算的输出存储,通过关系数据库实现元数据、用户、权限配置等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计算
主要包含并行计算框架(MapReduce)、分布式通用计算引擎(Spark)、流式计算引擎(Spark Streaming或 Storm),并提供基于 Spark MLlib的机器学习引擎等。
(3)消防大脑展示
本期消防大脑的业务应用包括:消防主题数据可视化展示,以数据驱动消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慧消防应用”。
(4)消防大脑平台管理
平台管理主要指消防大脑平台的整体性管理,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流程、服务部署、平台安全、数据提供等业务的统一调度功能。
消防大脑基础平台高可用性设计
消防大脑基础平台的可靠性同时也包括系统所具有的具体功能、系统所能支持的大数据容量和在复杂的运行环境里稳定、可靠地运行,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 系统具有相应的规避措施等,保证系统服务的不间断运行。
消防大脑基础平台依托市大数据管理局政务云平台建设,已具备网络高可用、硬件高可用、系统高可用、服务的数据节点实现分布式、数据可靠性
- 数据中台
业务系统对接
实现滁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所需火灾防控智能化应用、火灾防控数据中台、消防大脑基础平台,源数据的统一接入,支持内部各级业务数据、感知数据、外部交换数据、社会采集等全域数据的引接。火灾防控智能化应用、火灾防控数据中台、消防大脑基础平台数据接入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同步、数据预处理、接入管理等,通过统一接入,将源数据集中存储至汇聚库。系统利用数据抽取、消息服务、数据交换、填报采集等技术手段,为火消防灾防控数据资源的汇聚集中、统一标准化处理和信息资源池构建提供源数据支撑。在方案设计上需要充分利用滁州数据资源管理局数据共享交换服务(SDG),将同构或者异构的数据信息系统进行整合,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及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分布异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结合滁州消防大脑业务需求开展实施,实施要点如下:
数据清洗
火灾防控数据清洗采用 Kettle ETL 工具,纯 Java编写,绿色无需安装,数据抽取高效稳定(数据迁移工具)。Kettle中有两种脚本文件,transformation和
job,transformation 完成针对数据的基础转换,job则完成整个工作流的控制。火灾防控数据清洗过程共包括查询、作业、链接、分组、流程、应用六类业务活动。
系统清单
本次对接新建业务系统清单如下:
序号 |
名称 |
子系统 |
1 |
消防安全感知网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感知 |
2 |
消防水系统感知 |
3 |
消火栓监测系统 |
4 |
电气火灾监测感知 |
5 |
独立式烟感监测感知 |
6 |
可燃气体监测感知 |
7 |
消控室视频感知 |
8 |
社会单位视频感知 |
9 |
公共信息感知 |
10 |
公共消防资源可视化感知 |
11 |
消防大脑 |
基础平台搭建 |
12 |
火灾防控数据中台 |
火灾防控业务系统对接 |
13 |
系统标准化数据接口 |
14 |
火灾防控数据清洗 |
15 |
火灾防控数据资源目录制定 |
16 |
火灾防控智能化应用中心 |
电气火灾风险评估分析应用 |
17 |
消防水资源健康度评估分析应用 |
18 |
隐患趋势分析评估分析应用 |
19 |
企业消防安全评估分析应用 |
20 |
城市消防安全评估分析应用 |
21 |
区域消防安全综合评估分析应用 |
22 |
全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分析应用 |
23 |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模糊层次分析应 用 |
24 |
火灾预警防控平台 |
火灾预警防控一张图 |
25 |
企业消防安全 画像子系统升级 |
企业基础信息管理 |
26 |
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 |
27 |
企业火灾风险分析预警 |
28 |
企业消防安全画像展示 |
29 |
消防培训 |
30 |
消防通道占用监测 |
31 |
消防安全综合 监管子系统 |
隐患管理 |
32 |
“云现场”系统 |
33 |
“九小场所”单位管理 |
34 |
高危场所专项治理 |
35 |
单位消防安全检查 |
36 |
第三方运营服务子系统 |
37 |
微型消防站管理 |
38 |
火灾隐患预警 分析子系统 |
综合信息展示 |
39 |
消防安全分析 |
40 |
感知接入 |
41 |
已接入标准化管理 |
42 |
火灾风险场所、行业、区域分析 |
43 |
综合管理 |
44 |
消防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
消防工作线上办理 |
45 |
消防信息公开 |
46 |
消防隐患随手拍 |
47 |
消防安全宣传 |
48 |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
火灾防控数据清洗方案
滁州消防救援支队内部各单位的火灾防控智能化应用、火灾防控数据中台、消防大脑基础平台业务管理数据经过清洗、转换后最终存储在综合基础资源库。内部数据资源整合首先需要调研各业务数据,了解各业务数据的元数据信息,并结合消防数据服务要求,把业务数据中的成果数据整合到综合基础资源库中。
数据整合结构图采用前置机的模式实现各业务数据到综合基础资源库的整合。为了减少数据整合时对各业务系统的影响,在各个业务数据库与综合基础资源库间,通过前置机,实现与各业务数据库的数据交换。
对于部分以 EXCEL 格式存放的数据,可通过 WEB 上传方式,到指定的文件中读取并解析数据。
本次数据整合的重点是火灾防控智能化应用、火灾防控数据中台、消防大脑基础平台业务管理相关数据。
数据资源库
本项目建设主要涉及多类数据及数据库,具体包括:消防火灾防控智能化应用、火灾防控数据中台、消防大脑基础平台的业务数据、综合基础资源库、内网共享资源库、外网共享资源库、外单位各部门的业务数据、数据仓库的主题数据库、元数据库。上述数据或数据库分布在多种网络环境中,提供数据资源服务。
各类数据中,各单位的业务数据主要存储各种业务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本项目将根据数据规划,把需共享的基础数据抽取并整合到相应数据库中。
综合基础资源库:存储经过抽取、清洗、转换处理后的各业务数据。外各单
位的业务数据经过抽取、清洗、转换处理后,首先存储在外网共享资源库中,该
库中的外单位数据通过专用的数据交换软件,交换到内网共享资源库中,最后把数据存储在综合基础资源库。外单位的数据仅在消防内部使用,不提供的第三方部门共享使用。
内网共享资源库:对于需共享给消防外单位的数据及文件,将利用 ETL 工具从综合基础资源库同步到内网共享资源库,主要提供基础数据服务。该类数据需要通过专用的数据交换系统,穿过边界安全接入平台,把共享数据交换到外网共享资源库中。存储经外网共享资源库中获取的外单位的业务数据。建立内网共享资源库及相应系统是为了方便对外网资源库及相应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
外网共享资源库是对内网共享资源库数据的镜像,主要存储共享给外单位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统一数据服务平台及外网请求服务引擎,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同时也提供文件的共享。同时存获取的外部信息资源,并交换到内网共享资源库,包括文件和数据的交换,支持 NAS、FTP 等多种文件传输协议, 支持断点续功能。
数据仓库:该库是按照数据分析的需要,把综合基础资源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重组并按照分析主题的方式存放,用于支持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元数据库:主要存储对综合基础资源库、内网共享资源库、数据仓库的元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数据库元数据、数据元数据、数据仓库元数据。
火灾防控-ETL统一调度
基于市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平台构建 ETL 统一调度,具体流程如下:
1、总流程
图四-1 ETL 总流程图
包含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加载。
2、数据抽取流程数据抽取流程
(1)数据来源
文件系统,业务系统。
(2)抽取方式
根据具体业务进行全量或增量抽取。
(3)抽取效率
将数据按一定的规则拆分成几部分进行并行处理。
(4)抽取策略
根据具体业务制定抽取的时间、频度,以及抽取的流程。
3、数据清洗流程
数据清洗流程图
清洗规则如下:
(1)数据补缺
对空数据、缺失数据进行数据补缺操作,无法处理的作标记。
(2)数据替换
对无效数据进行数据的替换。
(3)格式规范化
将源数据抽取的数据格式转换成为便于进入仓库处理的目标数据格式。
(4)主外键约束
通过建立主外键约束,对非法数据进行替换或导出到错误文件重新处理。
4、数据转换流程
数据转换流程图
转换规则如下: 数据合并
多用表关联实现,大小表关联用 lookup,大大表相交用 join(每个字段加索引,保证关联查询的效率)。
数据拆分
按一定规则进行数据拆分。行列互换。
排序、修改序号。去除重复记录。
数据验证:lookup,sum,count。
5、数据加载流程
名称 |
实现方式 |
优点 |
缺点 |
时戳方式 |
在业务表中统一添加字段作为时戳,当 OLTP 系统更新修改业务数据时,同时修 改时戳字段值 |
源数据抽取相对简单清楚,速度快,适合数据的增量加载 |
需要修改业务表中的数据结构,业务数据变动时工作量比较大,相 对风险较大 |
日志表方式 |
在 OLTP 系统中添加日志表,业务数据发生变化时 更新维护日志表内容 |
不需要修改业务表中 的数据结构。源数据抽 , 取简单清楚,速度快, 适合数据的增量加载 |
业务系统中更新记录日志操作麻烦 |
全表对比方式 |
抽取所有源数据,在更新目标表之前先根据主键和字段进行数据比对,有更新的 进行 update 或 insert |
对系统表结构没有任何影响,管理维护统一,可以实现数据的增 量加载 |
数据比对复杂,设计比较复杂,执行速度慢 |
全表删除插入 方式 |
删除目标表数据,将源数据全部插入 |
ETL 规则简单,速度快 |
对维表加代理健不适应,OLTP 系统有删除数据时,不能在数据仓 库体现被删数据,不能 |
|
|
数据加载流程图数据加载流程表
火灾防控数据清洗组件-查询
1、数据库查询
数据库连接:所要连接的数据库模式名称:一般选取用户模式 表名:所要查询的表名
是否使用缓存:指定是否使用数据库缓存查询结果。缓存大小:指定缓存的大小。
从表中加载所有数据:选中该项,缓存将不被利用。
2、查询所需的关键字:
表字段:表示所选中的表中的字段。比较操作符:对选中字段进行判断。
字段 1/2:流中的其他(表字段中可选的字段在该选项中不能选择)字段。3、查询表返回的值:
查询表返回的字段,类型,可以通过新名称对返回字段该名称。排序:指定排序方式。 4、“表输入”和“数据库查询”不同点:
表输入:从数据库表里读取信息。
数据库查询:使用字段值在数据库里查询值。
数据库查询这个组件一般是用在我们已经使用表输入查询到一条或几条记录后再查询其他表数据,在查询到主表的某条记录后
5、自动返回子表中匹配的记录。
使用数据库查询的查询原理是按照左外连接方式进行查询,查询表为驱动表。
6、“流查询”和“数据库查询”的区别:
流查询步骤只能进行等值查询,数据库查询步骤可以进行非等值查询。
流查询在查询之前把数据加载到内存里,数据库查询可以选择是否把数据加载到内存。
进行等值查询时,数据库查询步骤如果选中了全部缓存,性能接近但仍不如流查询的性能。
进行等值查询时,数据库查询步骤如果没选中全部缓存,性能较低,每次查询都要向数据库发送一个 sql 请求。
进行非等值查询时,数据库查询即使选中了全部缓存,性能也较低,没有索引在内存中通过循环查询。
数据库查询的缓存适用于多次查询返回同一个查询结果的情况(集中式),多次查询返回不同的查询结果(分散式),使用缓存反而会降低性能。
数据库缓存层:
7、常见的缓存形式:
(1)文件缓存(为了避免 I/O 开销,尽量使用内存缓存)
(2)内存缓存数据是为了让客户端很少甚至不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的数据查询,高并发下,能最大程度降低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压力
一般的数据请求:
用户请求->数据查询->连接数据库服务器并查询数据->将数据缓存起来(缓存方式:HTML , 内存 , [JSON, 序列化数据不做考虑])->显示给客户端
用户再次请求或者新用户访问->数据查询->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显示给客户端
8、缓存需要考虑的方面
(1)缓存方式的选择:对 I/O 开销比较小的方式,比如缓存到内存
(2)缓存场景的选择:一些不经常修改的数据适合做缓存
(3)缓存数据的实时性: 缓存数据的稳定性: 9、数据库连接
该步骤允许使用先前步骤的数据,运行一个数据库查询。数据库连接:所要连接的数据库。
sql:查询的 sql 语句,可以指定查询参数,在 sql 中使用?代替,查询中? 需要用该组件下方的使用的参数中的参数代替,而该网格中的字段以及类型来源于上一个步骤。
返回的行数:0 代表所有行,其他数字限制行的输出。
外链接:若选中,则总会返回一个结果,就算查询脚本没有结果。替换变量:替换查询中的变量。
参数:查询中使用的参数。
火灾防控数据清洗组件-作业
1、设置变量
字段:之前步骤中的字段,可选但不可变
变量名:自定义名称,使用时${}即可使用,对于字符串需要加单引号,但是设置的变量不能在本次转换中使用
变量活动类型:指定变量的有效范围。默认值:给予变量默认值。
下面是可以用的范围设定
机模式下运行。
2、获取变量
整个虚拟机将知道那个变量,转换仅可以在单变量仅仅在父任务中合法的。
-parent job: 变量仅仅在祖父任务中合法的。变量仅仅在根任务中合法的。
该步骤允许获得一个变量,可以返回单行或者附加值到输入行。需要指定完整的变量格式${variable}或者%%variable%%
名称:获取的变量。
变量:此处设置变量格式。类型:选择变量类型。
火灾防控数据清洗组件-连接
该步骤用于将两个不同来源的数据合并,这两个来源的数据分别为旧数据和新数据,该步骤将旧数据和新数据按照指定的关键字匹配、比较、合并需要设置的参数如下:
1、旧数据来源:旧数据来源的步骤。新数据来源:新数据来源的步骤。
标志字段:设置标志字段的名称,标志字段用于保存比较的结果,比较结果有下列几种:
dentical:就数据和新数据一样。 changed:数据发生了变化。 new:新数据中有而就数据中没有的记录。
deleted:旧数据中有而新数据中没有的记录。
关键字段:用于定位两个数据源中的同一条记录。
比较字段:对于两个数据源中的同一条记录中,指定需要比较的字段。
合并后的数据将包括旧数据来源和新数据来源中的所有数据,对于变化的数据, 使用新数据代替旧数据,同时在结果里用一个标识字段,来指定新旧数据的比较结果。新旧数据需要事先按照关键字排序。原有数据和新数据要有相同的字段名称。
数据清洗组件-分组步骤名:
聚合:指定需要聚合的字段,方法以及新字段结果的名称。
包含所有的行:如果选择该项,输出中就包含所有的行,不仅仅是聚合。临时文件目录:临时文件存储的目录。
临时文件前缀:指定命名临时文件时的文件前缀。
添加行号,每一个分组重启:如果想添加行号,就选择该项。字段名行号:指定行号将插入的字段名称。
名称:做聚合之后结果数据所对应的字段。
Subject:做聚合操作的字段。
类型:选择聚合函数。值:定义常量值。
火灾防控数据清洗组件-流程
1、空操作
主要作用是想测试的时候充当一个占位符。如:两个文本文件输入,同时连接到流查询步骤中,但是流查询仅仅能从一个流中查询信息,所以可以在同时连接流查询之前,将两个文本文件输入连接到空操作,然后再让空操作去连接流查询。空操作组件具有合并记录的作用。
2、过滤记录
(1)该步骤通过条件和比较符来过滤记录。
发送 ture 数据给步骤:指定条件返回 true 的数据将发送到此步骤。发送 false 数据给步骤:指定条件返回 false 的数据将发送到此步骤。true 和 false 步骤必须指定。
(2)条件:
条件中可以字段和字段间进行比较,也可以字段和某一固定的值进行比较。
3、追加流
这个步骤将一个步骤中的数据流追加到另一个步骤中。前:待追加的数据流。后:追加到的数据流。
4、阻塞数据直到步骤都完成
(1)kettle 中转换和作业的执行顺序----
(2)一个作业内的转换是顺序执行的。
(3)一个转换中的步骤是并行执行的。作业内不支持事务,转换内支持事务。
5、根据业务需要转换内顺序执行:
(1)执行 sql 是优先于所有步骤的。
(2)使用阻塞数据直到步骤都完成,确保其他数据步骤都完成再执行下一步。
6、事务:
(1)设置转换只使用一个事务。转换设置→杂项→使用唯一连接
(2)设置转换内的表插入等数据库操作不进行批量提交。“提交记录数量”→0。
7、阻塞数据直到步骤都完成
(1)当抽取表数据的时候先抽取小表,然后最后再执行大表,转换的步骤是并行执行的。
(2)出现报错情况处理,比如经常报“数据连接异常关闭”等报错,并行执行会消耗大量资源,也会导致抽数的
(3)时候抽到一半未成功的情况处理,可以使用 kettle 的阻塞数据直到步骤都完成来设计数据表的抽取。
(4)当执行完 ods_dept 步骤的时候,才去执行 ods_BONUS 步骤,然后再ods_BONUS 步骤完成后才去执行 ODS_EMP 步骤。
火灾防控数据清洗组件-应用
1、克隆行
(1)用于将每行记录复制出同样的多份,克隆行的次数:0 次表示不复制,n 次表示复制 n 份儿。
(2)克隆行次数保存在字段中:勾选之后,下面的克隆行字段变为可选, 应用自己输入的内容作为字段,启动后将报错。
(3)该字段必须通过下拉选方式选定。
2、输出字段
(1)添加克隆标志字段到输出流:勾选后下方的克隆标志字段就可以自定义,该字段保存的数据有 N(不是克隆字段)和 Y(是克隆字段)
(2)添加克隆次数到输出流:勾选后下方克隆次数字段便可以自定义,该字段保存的数据为次数整数类型。
(3)当勾选以上两项后,在之后的步骤中可以接收到这两列内容。
4.3.2.3.2.3 数据资源目录制定
1、资源目录编制-政务一体化(消防工作线上办理、消防服务);
2、资源目录编制-火灾防控感知资源综合管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资源目录编制-火灾防控感知资源综合管理-电气系统;
4、资源目录编制-火灾防控感知资源综合管理-消防水资源;
5、资源目录编制-火灾防控感知资源综合管理-消防视频监控;
6、资源目录编制-消防安全网格化子系统;
7、资源目录编制-消防安全综合监管子系统;
8、资源目录编制-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子系统;
- 资源目录编制-消防水源管理子系统。
火灾防控数据资源目录方案
滁州消防大脑需要具有智能与分析服务(SAI)提供丰富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相关服务,用户可以快速构建智能算法,并轻松实现计算服务的弹性扩展能力。为用户提供数据接入、数据建模、多维分析、数据报表,数据查询、权限管理等服务,通过关系型数据库、hive、kylin 以及自定义数据源接入数据,接入数据后构建数据模型进行多维分析,支持自定义进行图表创建,方便进行可视化展现。以分布式的 OLAP 分析引擎为核心框架,基于海盒大数据平台, 实现了传统数据仓库的商业智能的能力,提供交互式的高维分析能力,并提供基于普通的 PC硬件的大规模数据集(支持 TB 到 PB 级别的数据量)的快速查询提供可视化的机器学习算法建模、数据分析、预测等功能。旨在方便用户操作, 降低建立机器学习任务的复杂度,降低对开发人员技术要求门槛。
目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大数据分析中心已经购买了一些基础数据算法和数据挖掘组件,针对消防业务的数据算法,滁州消防大脑平台可自行完善,完善算法需要基于滁州大数据局的注册要求进行发布,不允许具有后续的商业限制。需要滁州大数据中心提供现有的基础数据算法目录或算法说明。
围绕消防大脑数据能力是建设实施核心是围绕消防服务业务将不同数据源(包括 RDBMS、Excel、CSV 文件、Hive、MPP 等)的数据生成并发布成 WebService 服务。
共享交换组件设计
数据共享交换管理构建跨应用、跨业务、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构建传输通道, 为支队内部及隶属单位提供监督管理、风险监测、指挥救援、政务管理等全业务域数据,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对接获取其他外部单位相关数据,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公众提供灾情处置等政务开放相关信息。
1、服务总线
在数据存储与计算的基础之上,基于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提供的服务总线组件,以微服务架构的方式将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封装成支撑 SOA/RESTful 等架构的微服务方式进行安全可控的开放共享,以满足各类数据服务的需求。不需要编程的 web 化服务生成和发布,即可实现快速、可靠的将大数据平台的数据, 以安全、友好的方式(RestAPI、WebService 等)提供给最终用户,并且围绕整个流程提供一系列的辅助工具如服务生成、服务总线、资源目录。
服务总线基于高可用分布式集群技术构建,提供跨系统跨协议实时小数据量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支持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调用者之间通过公共服务总线进行通信。
2、组件视图
服务总线架构设计
服务目录:提供用来查找所有注册到服务总线上的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功能; 服务网关:提供对已注册服务需要对外发布时的服务发布功能,提供多个服
务调用间的调用链关系功能;
服务注册:提供服务的自动注册和服务地址的自动发现功能;
服务路由:提供服务消费者选择多个服务提供者实例时的负载均衡、路由选择以及出错时的容错机制等功能;
服务监控:提供服务的访问计数、服务调用成功失败的统计和服务调用耗时的统计;
基础功能:提供服务的通信 I/O 框架、数据序列化和异常处理等基础功能。
3、技术要求
服务总线提供的数据交换须满足滁州消防救援支队及下属单位数据交换的 规格要求,满足用户交互平台、经营管控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专业运营平台、监督保障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中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要求服务总线遵循滁州消防制定的数据交换标准,基于统一的数据交换中间件与数据同步中间件来实现。
要求服务总线就各数据交换的数据需求、功能需求、接口规范需求(包括实现方式、流程等),形成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详细深化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数据模型、数据字典设计,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信息交互流程设计、软件界面设计、系统安全设计)、已建信息系统与企业服务总线的集成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数据集成、功能集成、界面集成等设计)、测试方案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功能性测试、非功能性测试、安全测试)、实施方案等相关设计方案。
服务总线应具有足够的软件及硬件扩充能力,一般业务数据查询操作响应时间小于 2S;应能够 7*24 小时连续正常运行;在 1000 并发请求,1K-10K报文情况下,单台数据交换服务器系统吞吐量 TPS 值至少应达到 1000;必须支持在目前主流的虚拟化服务器环境下正常、顺畅运行;客户端访问时,程序响应速度保持顺畅水平,在没有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平均响应时间≤1 秒;最大响应时间≤3 秒。
4、微服务架构设计
基于滁州市大数据提供的分布式事物组件,设计微服务架构并在滁州政务云中部署应用和服务。微服务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运行,并通过“轻量级设备与
HTTP 型 API 进行沟通”,以此将服务公开与微服务架构区分开来。在服务公开中,许多服务都可以被内部独立进程所限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服务需要增加某种功能,那么就必须缩小进程范围。在微服务架构中,只需要在特定的某种服务中增加所需功能,而不影响整体进程。
5、组件视图包括:
微服务框架架构设计
服务注册:将服务提供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注册,并形成服务清单; 服务发现:服务消费者从服务清单中查找合适的服务提供者。
服务配置:集中存储微服务的配置信息,实现微服务运行过程中配置项的动态更新,保证微服务多实例之间配置项的一致性。
服务网关:调用服务的前置关口,以增强对服务访问的控制。服务调用:提供服务远程调用、协议转换、异常处理等功能;
服务监控:通过模型记录请求调用链路,并对请求调用链路中各个环节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统计。
微服务框架组件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服务注册管理
微服务框架提供服务注册管理功能。当一些应用部署在 PaaS 云平台的时候, 需要拆散部署,需要让这个应用的各个部件各个小模块之间能够发现对方,然后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机制找到对方的地址,然后发送请求,微服务框架提供的服务注册功能,就是解决两个节点之间简单地建立连接及创建请求等问题。
(2)服务发现管理
微服务框架提供服务发现管理功能。在客户端有个服务发现的模块,这个模块是微服务框架里面提供的一个微服务的功能,在客户端是通过 SDK,相当于是一个包,就 java 里面的包类,然后引用一下,就可以在自己代码里面使用微服务功能,使用起来比较简单,如果是 java 语言的话,10-20 行之内的代码就能用起来。主要引用它的 jar 包这样一个 SDK。这个逻辑在用户这里是看不到,是根据你给的信息到服务注册中心去发现你的服务,这个是调用者,也就是我们说的消费者:它说我要去访问某个服务,就去服务中心拿到服务信息,这边就实现它的发现;这边还有个提供服务的角色,就是 provider,这个 provider 同样在 SDK 里面有个注册的过程,注册的过程就是注册到注册中心,注册中心会发布这个服务。所以所有的发布者在注册中心注册服务,所有的消费者在注册中心发现服务, 然后实现一个注册发现。这是微服务框架最基本的能力。
(3)服务配置管理
微服务框架提供服务配置管理功能。当一个应用部署在 PaaS 云平台后,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业务调整自己的配置,这就需要一些配置管理,微服务框架提供一个配置中心,把应用的配置同步到所有配置节点上,以避免逐个节点地管理自己的配置。
(4)消息管理
微服务框架提供消息管理功能。当业务应用部署在 PaaS 云平台后,各个应用模块之间需要消息的构造和发送,相当于让所有的功能组件之间有了网络的交互,微服务框架提供消息管理模块,以方便建立组件与组件之间的通道,而不需要自己去构建消息交互过程,简化拆分应用之后的消息处理,就不需要每个开发者自己构建消息通道。
(5)服务容错
微服务框架提供服务容错机制。当一个应用向服务提供中心请求消息,如果出错了,需要有些策略,比如重发这个请求,或者说是找下一个节点,可能当前访问的节点是不正常的,不代表整个后端的所有节点都是不正常的,所以可以尝试查找下一个节点实现容错,还有就是可以实现自己定制,就是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定制容错处理。
(7)服务熔断
微服务架构提供服务熔断功能。当一个应用后端服务不正常,可能一个消息发出去,这个消息内容可能要等到超时才能等到结果,根据请求历史状态,提前判断服务后端正不正常,通过这样的中间控制保证不会因为后端服务不正常导致消费者大量无效的等待,以及等待造成的影响。这个也有自己的检测机制能够从熔断状态恢复过来。
(8)服务隔离
微服务框架提供服务隔离机制。当应用部署在 PaaS 上之后,客户会可能会访问不同的服务提供者,不同的服务提供者有不同的业务,比如当它访问 A 这个 provider 占用资源和它访问 B 服务访问资源的时候能够把资源隔离开,不会因为大量访问 B 的业务不会导致 consumer 这边的资源被耗尽,导致 A 这边的业务无法运行。
(9)监控及运维
微服务框架提供自动化的监控及运维工具。当把一个应用拆散之后,他们互相之间的调用关系、调用情况都需要给用户一个可视化的体现;另外需要解决服务治理,比如调用过程中异常,如何解决异常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微服务框架提供的自动化监控及运维工具解决。
(10)即时消息总线
依托滁州大数据局服务总线,开发即时消息总线为滁州消防业务平台提供统一的消息交互能力,用于支撑应用间、服务间的异步消息交互,解决应用解耦、异步消息等问题,提升大规模分布式应用环境下消息传输的效率与可靠性。即时消息总线架构设计消息服务组件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即时消息总线提供消息持久化功能,实现消息回溯、消息过期等接口, 保证消息可靠传输;
(2)将消息转化为字节流传输,保证消息高效传输;
(3)支持发布订阅、消息推拉等多种传输模式,保证满足业务使用场景需求;
(4)支持分布式部署,提供事务消息传输 API,保证消息最终一致性;
(5)提供用户权限管理、主题管理等接口,用户与主题绑定,保证通道安全;
(6)提供节点状态、通道状态、消费状态等接口,保证服务状态可查询;
(7)数据传输过程提供流量分析、日志告警和异常处理,保证问题可追溯。
11、统一流程管理
基于滁州大数据局提供的流程管理组件,围绕统一流程基于多租户技术,提供更加灵活的统一流程服务。通过使用统一流程组件,提升分布式环境下流程编排能力。
统一流程管理架构设计统一流程组件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业务流程编排
业务流程编排要包含流程建模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进行流程可视化建模、流程编排、流程设计等工作。支持流程泳道、子流程、自由流设计;支持流程事务设计、流程网关设计;支持流程与业务资源集成等功能需求。
(2)流程管理发布
流程管理发布要包括对流程的多版本管理、流程的新增、修改、删除、查看、发布,支持流程活动代理、代办、改派、流程任务交接以及对流程的挂起、暂停、恢复等功能操作。
(3)流程统计分析
流程统计分析要包括对流程的运行情况、运行时间、单个流程执行时间、各流程不同运行状态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
(4)异常活动监控
异常活动监控要包括用户定位流程实例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并对其进行干预处理,如流程的挂起、改派、暂停、恢复等异常处理操作,使其能够正常地运行。
(5)业务资源管理
支持与外部服务如 ESB、WebService 等业务服务集成,并对相关业务资源进行管理维护。
(6)业务规则管理
业务规则管理要包括流程表达式规则管理、流程活动参与者规则管理,如流程节点判断、网关判断,参与者角色等业务规则,支持对相关业务规则的管理维护。
(7)人工任务管理
人工任务管理要包括流程任务推送、流程任务通知、流程任务服务并支持相关任务的管理维护。
(8)流程引擎
流程引擎要包括流程定义解析、流程调度运行、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人工活动管理,业务规则、业务资源、业务对象解析运行,提供流程任务服务、统一流程调度管理服务,支持流程引擎配置,如消息处理策略配置、流程调度运行策略配置、流程数据处理策略配置等功能需求。
(9)多引擎管理
多引擎管理要包括支持多个流程引擎,满足多流程引擎实例创建、多数据源配置,及多引擎实例监控,支持流程引擎资源横向扩展,支持流程引擎集群搭建、管理、维护等功能需求。
(10)多系统接入
多系统接入需求要包括支持多个应用系统同时接入需求,并为接入的应用系统提供独立的流程定义、业务规则、业务对象、人工任务、流程调度等运行环境, 并保证应用系统流程运行数据、建模数据等相关数据相互隔离、互不干扰等功能需求。
(11)流程跨系统集成
业务流程管理平台需满足业务流程跨系统、跨流程集成交互,实现流程端到端的应用集成。
(12)多组织机构集成
具备与多种组织机构同时接入、管理的能力,并为接入的业务系统提供多形态的组织业务服务。
资源目录编制设计
资源目录系统相当于服务治理中心、注册中心,由信息库系统和目录管理系统组成。信息库系统由部门(如政务部门)的共享信息库、目录内容信息库和目录服务中心的目录内容管理信息库、服务信息库组成。目录内容服务系统由共享信息服务系统、编目系统、目录传输系统、目录服务系统组成,功能如下:
1、提供信息资源目录的编目、注册、审核发布、查询和管理功能。
2、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库。
3、支持资源目录、用户目录和服务目录。
4、提供信息定位、统计、查询及分析功能,提供生动、形象的各种统计查询报表,界面友好。
5、用户、角色管理支持树形目录方式操作。
6、统一的信息资源更新机制,保证主机资源的安全、完整、有效,实现方便高效的共享。
7、编制内容包含:
(1)信息资源名称定义:缩略描述政务信息资源内容的标题。数据类型: 字符型。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缩略描述对应政务信息资源具体内容的标题。
(2)信息资源代码定义:政务信息资源的唯一不变的标识代码。数据类型: 字符型。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
(3)资源提供方定义: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政务部门。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
(4)资源提供方代码定义: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政务部门代码。数据类型: 字符型。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代码采用《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中规定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资源提供方代码采用资源分类“项” 中的政务部门代码,而非部门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代码。
(5)信息资源摘要定义:对信息资源内容(或关键字段)的概要描述。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对资源内容进行概要说明
(或关键字段)的描述。
(6)信息资源格式定义:信息资源的存在方式(可多选)。信息资源提供方应尽可能提供可机读的电子格式及相关软件版本信息,如只有纸质介质,应尽量提供电子扫描格式。电子格式的信息资源,可采用但不限于: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为 OFD、wps、xml、txt、doc、docx、html、pdf、ppt等;电子表格的存储格式为 et、xls、xlsx等;数据库类的存储格式为 Dm、KingbaseES、access、dbf、dbase、sysbase、oracle、sqlserver、db2等,同时需明确具体的数据库表结构定义(可细化至“信息项信息”元数据中);图形图像类的存储格式为 jpg、gif、bmp等;流媒体类的存储格式为 swf、rm、mpg等;自描述格式,由提供方提出其特殊行业领域的通用格式,如气象部门采用的“表格驱动码”格式。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按定义的多种格式选择确定。
(7)信息资源分类定义:说明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的类目信息。信息资源分类参照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采用混合分类法。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包括:基础资源分类、主题资源分类、部门资源分类等。
8、信息项描述
(1)中文名称定义:描述结构化信息资源中具体数据项的标题。适用于格式为数据库、电子表格类等的信息资源。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描述电子表格、数据库,以及具有结构化数据内容资源中的各数据项(字段)标题,采用中文表示。
(2)英文名称定义:信息项的英文名。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可选项; 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描述信息项的英文名。
(3)是否主键定义:该信息项是否为数据表的主键,包括“是”和“否”,对应取值分别为 1 和 0。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按定义要求进行描述。
(4)数据类型定义:标明该信息项的数据类型。其中,属于文本类信息的, 应标明所采用的字符集和编码方式,推荐使用 GB13000-2010及其后续版本字符集和 UTF-8或 UTF-16方式编码;属于结构化数据的,应标明数据类型及数据长度,包括:字符型 C、数值型 N、货币型 Y、日期型 D、日期时间型 T、逻辑型L、备注型 M、通用型 G、双精度型 B、整型 I、浮点型 F等。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对应“信息项名称”逐一描述其数据类型。
(5)数据长度定义:标明该信息项在计算机中存储时占用的字节数,适用于结构化数据(数据库类、电子表格类)。属于数据库类的,数据长度即该信息项对应的字段在数据库中的指定长度或默认长度;属于电子表格类的,估算该信息项内容字数的上限,并折算成字节数,该字节数即为数据长度。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对应“信息项名称”逐一描述其数据长度。
(6)对象类型定义:该信息项的对象类型,包括:人员类、机构类、位置类、日期、时间类、金融类、其它类。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按定义要求进行描述。
(7)共享类型定义:根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类型包括: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三类。值域范围对应共享类型排序分别为 1、2、3。数据类型:数值型。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对每个信息项按不同共享类型进行描述。
(8)共享条件定义:不同共享类型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条件。数据类型: 字符型。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无条件共享类和有条件共享类的政务信息资源,应标明使用要求,包括作为行政依据、工作参考,用于数据校核、业务协同等;有条件共享类的政务信息资源,还应注明共享条件和共享范围;对于不予共享类的政务信息资源,应注明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或党中央、国务院政策依据。
(9)共享方式定义: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原则上通过共享平台方式获取; 确因条件所限可采用其他方式,如邮件、拷盘、介质交换(纸质报表、电子文档等)等方式。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按定义要求进行描述。
(10)是否向社会开放定义:信息资源面向社会开放的属性,包括“是”和“否”, 对应取值分别为 1 和 0。数据类型:数值型。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按定义要求进行描述。
(11)开放条件定义:对向社会开放资源的条件描述。当“是否向社会开放” 取值为 1 时,描述开放条件。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按定义要求进行描述。
(12)更新周期定义:信息资源更新的频度。分为实时、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等。数据类型:字符型。
9、所属系统名称定义:政务信息资源所属的信息化系统名称。数据类型: 字符型。注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说明:按定义要求进行描述。
10、数据表英文名称定义:政务信息资源所属的应用系统中数据表的英文名称。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
11、发布日期定义:政务信息资源提供方发布共享、开放政务信息资源的日期。数据类型:日期型,格式为 CCYY-MM-DD。注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
12、关联资源代码定义:如该信息资源同属于其他资源分类,需标注其他资源分类或其他政务部门编制的该信息资源代码。数据类型:字符型。注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 1。
13、信息资源生产方式定义:分为申报、业务系统自动产生、共享所得和通过互联网采集四种方式。
资源目录修订与发布
滁州消防数据目录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履行职责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制作,按照滁州数据资源管理局编目要求编制,形成规范的数据目录,以保存的滁州消防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
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发布要求,在完成信息数据资源目录后,按照正式流程发布,打造滁州消防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确保与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并向社会开放。
业务数据微服务接口开发
围绕滁州本次消防数据目录,按照业务需求开展业务数据服务几口,接口框架采用微服务框架,供其他应用在构建应用的时候使用,其他应用开发不再需要把应用引入到自身的系统,从而避免了因为包冲突、跨平台、重复代码量等问题。业务层微服务分为平台自带服务和第三方对外服务,平台自带服务:主要包
含日志,用户,权限等功能;第三方提供服务只要是针对业务本身的服务,这类应用提供的服务,在应用部署以后,需要到平台中申请注册,并审批通过后,方能被其他应用服务调用。按照政务公开管理要求,社会各类应用系统在审批通过后,可调用滁州消防业务数据微服务接口。
主题分析数据接口开发
基于本次滁州消防数据目录的分析和统计需求,围绕各个政务部门所需的主题分析应用,设计各种应用之间通信的数据接口,确保滁州消防数据分析可与各个政务应用程序对接。通过定义滁州消防主题分析数据接口,按照滁州数据资源管理局统一的信息展示发布机制,可向其他政府部门实时、有效提供消防相关的
信息服务。
4.3.2.3.3 智能化应用中心
滁州消防大脑自主完善数据应用和分析成果,结合相关智能算法,构建下列数据分析模型:
隐患趋势分析评估模型
基于历史隐患发现处置记录、消防系统运行状态记录、消防管理历史记录等数据,以时间序列分析工具为核心,结合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拟合分析等其他工具,形成以综合隐患发生趋势时间数量曲线为输出的分析模型。
企业消防安全评估模型
基于企业基础数据、消防系统状态数据、消防管理水平数据、周边救援力量及救援条件数据、企业火灾事故历史数据,综合考虑其对火灾损失指标预期的正
向作用与负向作用,形成适用于一般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特殊行业重点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分布,形成适用于重点单位的细粒度消防安全评估模型,并可伴随历史数据积累而持续演进。
城市消防安全评估模型
基于城市地理与自然条件、产业分布、建筑密度及类型分布、重大危险源、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系统健康情况、单位消防管理水平、灭火救援机构分布及处置能力、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经费预算与投入和历史火灾事故状况等一级指标,通过自顶向下形成指标体系设计,并确定其全重分布,形成具备输出多层级城市消防安全评价分值,并可根据后验性数据进行校正与持续演进的评估模型。
区域消防安全综合评估模型
基于区域建筑分布数据、规模体量数据、建筑消防系统数据、建筑消防管理数据、区域救援力量及救援条件数据,通过构建评估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收集指标数据、计算风险得分,并根据历史事件对体系及权重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以区域消防安全等级及风险得分为输出的评估模型。
火灾预警防控平台
综合运用火灾隐患排查辨识、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社会单位信息感知等成果, 围绕承灾载体重点对象和重点区域,依托消防数据引擎构建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模型,“全时段,可视化”监测消防安全状况,“实时化,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实现差异化精准监管,以及对单位、区域以及重大安保对象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分级分色预警,支撑对滁州市消防安全综合态势的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准确预警。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业务流程
系统组成
火灾预警防控平台包括火灾预警防控一张图、消防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
(试点系统)升级、消防安全综合监管子系统、火灾预警分析子系统、第三方安全监测服务子系统。
系统功能设计
火灾预警防控一张图是基于基础数据支撑平台和火灾预警防控平台基础上, 建设的一个隐患数据展示功能。能够实时接收到隐患监督管理平台推送过来的信息,包括存在隐患的单位名称及地理位置,并根据隐患级别进行不同告警提示。通过一张图即可了解存在隐患的单位详情,也可了解到具体隐患内容,以及单位消防责任人、消防控制室等信息。
通过火灾预警防控一张图,可以直观了解到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单位隐患情况,例如:机关单位、团体单位、企业单位、重点单位、一般单位、九小场所、重大隐患、一般隐患等等。
平台建设时,将根据实际需要,创建大量的、可用的数据模型,将从更多维度去展示数据。火灾预警防控一张图界面设计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火灾预警防控一张图
企业基础信息管理
企业是是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最重要对象之一,全面掌握企业的基础信息是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的必要基础。在企业消防安全画像子系统建设中,企业基础信息采集是关键的组成模块,旨在采集滁州市已有消防重点单位(含高危企业、景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场所)的基础信息,制作企业档案,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物联网监测、视频分析、风险分析预警和企业画像展示等模块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建立企业档案的数据库,采用规范化的字典、字段及字段要求,确保数据结构化入库,方便后续企业自身的分类,企业各类消防信息的分类获取,为分析与预测预警提供数据依据。
企业基础信息数据来源包括来自已有消防单位管理数据,来自工商企业注册数据等跨部门的基础数据,来自互联网企业信息以及通过人工方式所增补和更新的信息。
对于已有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相关基础信息,通过系统中提供的数据跨系统交换、融合和清洗等功能进行采集。对外提供用于同步基础信息的开放接口,可实现双向数据同步。
系统提供 WEB、APP 多端采集方案,以实现人工方式的的数据录入和更新。
Web 端的信息录入,支持界面录入、批量导入,适用于有台账数据、纸质材料、稳定不易变化的基础信息采集,便于集中办公快速录入。APP 端的信息录入,适用于企业分散的、需要采集经纬度、实地图片的基础信息采集,便于随时随地录入。
建立统一的编码方式,实现在消防安全物联体系中,单位、建筑、设备等的唯一标识,编码融入关联对象的属性关键词,避免信息的混乱与混淆。同时,提供实体唯一标识标签(同时支持 NFC 和二维码),标签双重加密。
提供多级多权限的数据维护权限,可有建设方或维保公司维护其管理企业的基础信息,也可由单位自身维护自身的基础信息。
建立标准数据接口,采用统一的编码方式、计量单位、精度要求、合法性检查,提供企业基础信息的标准的数据输出接口;通过标准的输入接口,接受其他子系统相关基础信息的导入。
- 企业基本信息采集
本部分为企业基本的信息,包括相关工商、市政、消防管理相关、管理制度、组织架构模块;建立单位基本字段相关数据字典。
如上述,通过对已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系统、消防监督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基础数据库中的单位信息、工商企业注册信息、互联网地图平台包含的单位信息进行同步和抓取,并利用数据治理手段对过时、失真和重复信息进行清洗,并有效融合,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的基础台帐。上述数据可根据要求,按照预设的规则与仍然在用的其他消防监督管理的单位基础数据进行双向同步。
在此基础上,以APP 和WEB 方式实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人工的增、删、改、查功能。对不同数据权限用户分配不同数据权限,用户可查看其管理范围内的单位,不同功能权限用户分配增删改查操作权限。可通过名称、地址等多关键词搜索单位,可通过单位类型、行业等多分类方式筛选单位,可导出单位档案。
在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感知网建设建设过程中,同步对首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基础信息进行核对和修订,其工作内容和预算纳入感知网建设工作。
基础数据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字段:单位编码、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人、联系人手机号码、行政区划、详细地址、经度、纬度、经纬度范围、单位总平面图、单位照片、法人代表姓名、法人代表电话、法人代表公民身份号码、国民经济行业、经济所有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职工总人数、固定资产、单位成立时间、单位传真、邮政编码等。
可根据社会统一信用代码采用统一的编码方式对社会单位进行唯一身份编码,并以此进行信息关联和检索、分析。
建立了以下数据字典:单位类型、上级主管单位、监管级别、行业类型等。
- 企业建筑信息采集
本部分为企业建筑的信息,包括建筑基本信息、楼层信息、分区信息和物业服务等相关信息。
在上述对接的单位管理相关系统中通常也存在建筑相关信息。通过对数据同步、抓取、清洗、融合过程中,也可同步处理建筑信息,并重构建筑和单位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实现相互索引和关联查询。同时,也可对住建部门的数据进行采集。
在此基础上,以 APP 和 WEB 方式实现单位建筑信息人工的增、删、改、查功能。对不同数据权限用户分配不同数据权限,用户可查看其管理范围内的单位建筑,不同功能权限用户分配增删改查操作权限。可通过名称、地址等多关键词搜索单位,可通过建筑类型等多分类方式筛选建筑,可导出建筑档案。
提供建筑、楼层、分区图纸的导入、关联及录入、修改。支持信息的级联录入,可分级录入各部分信息,同时在图纸上标绘各级关联关系。
同时,提供建筑信息的查询,可通过名称、地址等多关键词搜索建筑,可通过建筑类型、使用功能等多分类方式筛选建筑,可导出建筑档案。
在上述结构化数据的录入采集基础上,支持园区(建筑群)图纸、建筑内部平面图、立面图、消防电气系统、水系统等相关图纸的录入,并能够将图纸文件与对应。
在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感知网建设建设过程中,同步对首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筑信息进行核对和修订,其工作内容和预算纳入感知网建设工作。
基础数据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字段:建筑编码、建筑名称、所属单位、详细地址、经度、纬度、在单位总平面图的坐标范围、经纬度范围、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照片、建筑高度分类、建筑使用性质、建筑使用功能、建筑结构类型、建筑总层数、建筑使用层数、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占地面积、标准层面积、地上层数、地上层面积、地下层数、地下层面积、建设日期、最大容纳人数、日常工作时间人数、建筑耐火等级、建筑火灾危险性、避难层数量、避难层总面积、避难层位置描述、消防电梯是否使用、消防电梯数量、消防电梯容纳总重量等。
可根据住建住部门对建筑的编码采用统一的编码方式对社会单位进行唯一身份编码,并以此进行信息关联和检索、分析。
建立了以下数据字典:建筑类型、建筑使用功能等。
- 企业人员信息采集
本部分为企业人员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职位、角色;建立人员信息字段相关数据字典。
在上述对接的单位管理相关系统中,以及消防从业人员管理系统中也存在人员相关信息,可通过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与单位的相互索引和关联查询。
在此基础上,以 APP 和 Web 方式实现单位人员信息人工的增、删、改、查功能。对不同数据权限用户分配不同数据权限,用户可查看其管理范围内的单位人员,不同功能权限用户分配增删改查操作权限。提供人员信息的查询,可通过名称、职位、手机号码等多关键词搜索人员,可通过人员职位、角色等多分类方式筛选人员,可导出人员档案。
在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感知网建设建设过程中,同步对首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人员信息进行核对和修订,其工作内容和预算纳入感知网建设工作。
基础数据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字段:用户编码、用户名、用户姓名、手机号、行政区划、角色、职务、所属单位、功能配置。
建立以下数据字典:角色、从业资格与专业技能证书等。
- 企业专兼职消防队信息采集
本部分为企业专兼职消防队的信息,包括消防队基本信息、人员构成、装备模块;建立专兼职消防队信息字段相关数据字典。
在上述对接的单位管理相关系统中也存在专兼职消防队相关信息,可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与单位的关联。
在此基础上,以 APP 和 WEB 方式实现专兼职消防队信息人工的增、删、改、查功能,并按照权限控制。可导出消防队信息档案。
在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感知网建设建设过程中,同步对首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专兼职消防队信息进行核对和修订,其工作内容和预算纳入感知网建设工作。
基础数据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字段:消防站编码、消防站名称、联系人、联系人手机号码、行政区划、详细地址、经度、纬度、消防站总平面图、消防站照片、上级主管单位、消防站类型、所属重点单位。
同时,专兼职消防队信息也包括与企业人员信息的关联和装备信息的关联。建立了以下数据字典:装备类型、消防站人员职务等。
- 消防设施设备信息采集
本部分为企业设备设施的信息;包括设施设备基本信息、品牌、型号模块。建立设施设备相关数据字典。
可由单位已有设备台帐或清单批量导入设备,或通过 APP 由实施人员在建设现场对感知网络所包含的相关设备,如单位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建筑防排烟系统、人员疏散系统等已有并需纳入管理的消防设施设备的编码、名称、位置、厂商、类型、型号、生产日期、所在位置及系统组成情况进行采集。以
APP 和 WEB 方式实现信息条目的增、删、改、查功能。对不同数据权限用户分配不同数据权限,用户可查看其管理范围内的设施设备,不同功能权限用户分配增删改查操作权限。可通过名称、位置等多关键词搜索设施设备,可通过类型、型号等多分类方式筛选设施设备,可导出设施设备档案。
可采用支持 NFC/二维码/RFID 的唯一编码标签对设施设备进行标识。标签双重加密,提供 APP 录入、WEB 批量导入的录入方式,支持火灾报警设备、消防灭火设备、防火分隔设施等设施设备的信息录入。
在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感知网建设建设过程中,同步对首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设施设备信息进行录入,其工作内容和预算纳入感知网建设工作。
设施设备字段:设备编码、设备名称、设备图片、设备类型、生产厂家、品牌、设备型号、生产日期、所属单位、所属建筑、所属楼层、所属房间/走廊、详细位置、在楼层平面图的坐标、在单位总平面图上的坐标、经度、纬度、安装日期、报废更换日期。
建立了以下数据字典:设备类型、厂家、品牌、型号等字典。
- 新增的感知网络设备信息采集
本部分为企业新增的感知网络设备的信息,包括物联网设备基本信息、型号模块。
适配多种协议的联网设备接入,提供 APP 录入、WEB 批量导入的录入方式, 可采集展示监测火灾报警系统的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协议适配器,监测消防水系统的液位、水压、电压传感器,监测防火分隔设施的门禁传感器,监测电气安全监控系统的电压、电流、剩余电流传感器。也可采集各类独立式传感设备:独立式用电监测设备、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独立式消火栓监测模块等。
同时,提供物联网设备信息的查询,可通过名称、位置等多关键词搜索,可通过联网方式、电源供电方式等多分类方式筛选,可导出物联网设备台账。
在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感知网建设建设过程中,同步对首批消防安 全重点单位感知网络设备信息进行录入,其工作内容和预算纳入感知网建设工作。
物联网设备基本信息字段:设备编码、设备名称、设备图片、设备类型、生产厂家、品牌、设备型号、生产日期、所属单位、所属建筑、所属楼层、所属房间/走廊、详细位置、在楼层平面图的坐标、在单位总平面图上的坐标、经度、纬度、安装日期、报废更换日期、地址码、主从机、接入方式、关联主机编码、地址码、波特率、关联视频编码、通讯周期、消息中心、固件版本号、通道配置。
建立了以下数据字典:设备类型、厂家、品牌、型号等字典。
- 监控视频信息采集
本部分为企业监控视频的信息,包括视频的采集接入,展示与多平台查看。通过网络摄像机通道配置,把传统监控行业里面的高清网络摄像机IPCamera、NVR 等具有 RTSP/Onvif 协议输出的设备接入到视频平台,对这些设备源的音/视频数据进行采集、转换、输出,支持 web、APP、微信多平台直播展示,并且能够将视频源的直播数据对接到第三方 CDN 网络,实现安防设备互联网级别的直播分发。
可由单位已有视频监控摄像头及 NVR 设备台帐或清单批量导入设备,或通过 APP 由实施人员在建设现场对上述设备进行录入。以 APP 和 WEB 方式实现信息条目的增、删、改、查功能。
在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感知网建设建设过程中,同步对首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视频监控信息进行录入,其工作内容和预算纳入感知网建设工作。
监控视频基本信息字段:视频编码、名称、所属建筑楼层、位置详情、相机品牌、接入方式、视频流。
(1)消防安全日常管理
在对重点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检查、消防巡查过程中,收集重点单位发生隐患的类型,形成标准化的隐患类型字典表;根据地域、时间等维度统计分析,并形成标准的隐患统计接口,与其他系统对接,实现各系统的数据互通,消除消防的信息孤岛。
根据单位消防管理制度,确定各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企业消防安全人员根据收集到的隐患类型,按照自身的消防经验、确定隐患的等级,经过审核确定隐患等级标准,并对接到重点单位的隐患类别库中。本系统或其他平台和根据隐患等级标准库估算企业或城市范围的消防安全态势。
在对重点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检查、消防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问题,系统自动将隐患推送到相应的人员代办中,并有相应的管理人员派发工单给维保或者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在系统中实时追踪隐患的状态和处理进度,确保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隐患的处置,形成隐患处理的闭环。
根据消防设施器材的防火保护范围,确定重点防火部位的消防隐患情况,确保消防设施器材无故障、重点防火部位无隐患。在火灾发生时,能确保重点防火部位有消防资源可用,对消防器材有位置信息可查,提高重点部位的消防管理水平。
隐患的采集和管控有助于企业单位对自身的消防安全有个整体的把握,对自身消防工作的不足有个整体的认知,通过将隐患超时、隐患未消除与建筑和或区
域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单位提供清晰的管理模型图,为企业单位消防工作更好的优化提供指导方向。
收集企业的消防隐患信息、隐患等级库信息、消防维保信息、消防巡查巡检信息、消防人员责任信息、消防设施状态信息,通过动态信息与静态信息相结合的方式,结合重点单位整体隐患占比分析、隐患类型分析等维度,制定企业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模型,将企业的消防安全态势指数化,为企业的消防工作提供预警和指导,为社会单位管理部门提供整体的社会面消防态势。
消防部门给单位管理层、维保单位下发的通知通告,企业系统给消防负责人下发的巡查巡检任务,员工在巡查巡检过程中发现隐患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管理层给维保单位、消防负责人派发的维修工单,隐患处理完成后的反馈通知等,所有的任务通知需要下发到相应人员的通知或代办事项中去,所有的业务处理通知要通过 APP、WEB、电话或者短信通知到相应的负责人。
- 重点单位隐患类别对接
对重点单位所管控的消防设施巡查、消防值班、培训演练等维度所产生的隐患类别进行区分和设计。形成标准对接接口。
- 重点单位人员责任落实
对重点单位人员落实责任等主观隐患类别分开建档为维护,形成隐患等级校验标准,对接标准化隐患分类库。
- 责任人员工单派发
对存在的隐患,系统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工单自动发送,并跟踪工单整治过程。
- 消防重点部位关联
对设备设施类的消防隐患关联设施所对应的消防重点部位,形成三级联动, 精确化定位设备位置。
- 重点单位安全等级评估
根据重点单位隐患的数量、等级、维度、人员履职情况、各类消防设备的运作情况通过评估算法形成量化的安全指数,并进行等级评估。
- 重点单位整体隐患占比分析
包含超时占比、隐患未消缺占比、未启用占比等维度进行分析和统计,提供清晰的社会单位自主管理模型图
- 任务及待办事项提醒
代办事项处理应能将消防部门提醒管理层的信息,管理层分配给员工的检查任务和有关工作信息,员工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反馈给管理层的信息,管理层维修整改隐患工作反馈给消防部门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通知。
(2)消防安全培训演练
单位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是企业消防的重点工作,灭火器和消火栓的使用应当人人都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需要熟悉本工作区域内的消防设施、指导就近的灭火器材和安全通道;在发生火灾时,让本单位员工掌握如何报火警(119),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并能组织引导人员疏散;教育、学习相关治安、消防常识和预案处置。在演练的过程中,记录培训的内容,相关政策和规定文件;在演练中记录应急流程、工作开展情况和有关照片。确保培训的工作和演练的流程可查,可追溯,可分析。
单位培训演练情况能录入上传单位开展的消防安全培训、演练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有关照片。
(3)日常消防巡查巡检
根据企业日常消费巡查巡检的需求,分五个模块建设:唯一 ID 标签、计划制定、任务下发、隐患追踪、任务报表。
为了确保单位内的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信息的唯一性和防伪性,使用加密二维码标签,为每个消防重点点位配备一个唯一身份 ID。单位的消防检查人员利用手机 APP 端进行点位录入, 将点位的基础信息(名称、位置、类型等)录入到系统中。单位的消防设施管理人员可根据录入的信息查看单位消防设施器材的基本台账信息。
单位在消防检查方面需要有计划性,确保定时完成消防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计划分为: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半年计划、年计划、单次计划,根据不同的计划为计划配置不同巡查项。系统提供标准的巡查库,供不同的单位针对不同检查点位做不同的配置。
计划的制定需要制定:时间周期,确保检查任务根据周期定时下发;确定巡查点位,确保任务的范围;确定巡查人员,确保任务到人。
计划制定之后,后台系统根据计划制定方案,提前一段时间下发检查任务, 相应的任务下发到相应的检查人员的表单中;在任务开始时间之后,任务切换为可检查状态,确保任务定时完成。
根据检查人员在消防检查时发现的隐患问题,系统自动转入到相应的管理层, 管理人员根据隐患性质和类型派发给维保单位维修,确定整改的截止时间,督促 完成。隐患问题超过规定时间未整改的,应自动默认上报消防部门,维保单位在 接到管理层发来的维修整改通知后应能及时收到提醒,并安排人员处理,录入整 改工作情况并反馈有关信息给管理层和消防部门。
单位根据单位检查人员的工作情况,制定月度或年度的考核,其中日常的消 防巡查巡检任务完成情况是考核的重要指标,系统根据相应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导出任务报表,确保任务有据可查,为消防检查人员的考核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应具备检查部位有效标识、检查情况录入、隐患问题整改三个内容。
- 检查部位有效标识
能根据单位设定的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等类型内容,将用于标识设施设备的 NFC/二维码标签与设备信息信息有效关联。单位检查人员可以通过手机 APP 端进行扫描,自动调取设备信息并启动检查任务,同时自动生成检查时间。
- 检查情况录入
通过设定的检查部位生成对应的检查表格,通过扫描二维码录入检查情况
(是否完好、畅通),检查发现问题无法当场整改的,还应录入存在问题情况照片,提交反馈给管理层(并短信提示存在问题),由管理层负责处理。
- 隐患问题整改中
能收录员工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由管理层点击进入处理,操作流程可选取通知维保单位维修、上报消防部门和实地整改处理,并录入计划整改完成的时限, 隐患问题整改时间超过 7 天的,应自动默认上报消防部门,维保单位在接到管理层发来的维修整改通知后应能及时收到提醒,并安排人员处理,录入整改工作情况并反馈有关信息给管理层和消防部门。
(4)消防设施维护保养
大型企业的消防维保工作由维保公司来完成,本模块会建设维保信息的维护、维保工作的追踪、维保反馈信息的通知等功能。
企业的维保信息录入,包括纸质合同的扫描件、维保的项目、维保有效期等, 企业可查看本单位的维保合同情况,并根据实际需要在线预约续签。维保合同上传到云,可实时查看,避免企业因为人员流动造成的资料缺失。社会单位管理层账号可对维保单位账号上传的维保合同信息进行核对(由维保单位上传后同时发送给管理层的消防部门,消防部门中应能查阅社会单位管理层是否确认维保合同信息正确),消防部门应能查阅核对确认相关的维保合同信息。
维保工作配合单位日常巡查巡检工作,在巡查巡检发现问题,单位给维保单位派发工单,由维保单位根据工单及时解决隐患。在处理隐患之外,日常的维保工作根据系统自动派发的计划性维保任务完成。并确保企业单位、维保单位、设备单位管理层、消防部门等都配置账号,能随时查阅维保工作的进展情况、隐患处理进度、配合加密标签和拍照,提高维保工作的可信度。
针对单位工作人员反馈的隐患信息,维保单位可以及时处理,并在系统中录入处理流程;相关消防部门下发的通知通告,维保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
应包含维保合同情况、维保工作录入、反馈信息通知等内容。
- 维保合同情况
维保单位应能录入上传维保合同信息、照片等,社会单位管理层账号应能对维保单位账号上传的维保合同信息进行核对(由维保单位上传后同时发送给管理层的消防部门,消防部门中应能查阅社会单位管理层是否确认维保合同信息正确),消防部门应能查阅核对确认相关的维保合同信息。
- 维保工作录入
实现维保单位账号录入相关的维保工作信息(应区分日常维保工作和隐患问题整改工作录入信息,信息录入后应能通告消防部门和社会单位管理层账号)社会单位管理层、消防部门账号能查阅相关维保工作记录。
- 反馈信息通知
具备单位管理层账号反馈的隐患问题整改需求信息,消防部门下发的有关通知通告等内容。
(5)企业微型消防站管理
企业的微型消防站是企业火警发生后处理的第一道防线,企业的微型消防站有企业人员录入,在企业系统中统一管理,微型消防站的基本信息(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岗位等)、装备配备信息(装备名称、数量等),包括微型消防站的位置信息,结合企业系统,在企业图纸上展示其位置信息,便于在发生火灾时,一键定位消防资源。
微型消防站信息管理应具备微型消防站人员数量(由录入的人员基本信息自动生成)、人员基本信息(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岗位等)、装备配备信息(装备名称、数量等)。
企业火灾风险分析预警
利用采集到的基础数据与动态监测数据等因素,利用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火灾风险分析模型,实时分析企业火灾风险状况,并将火灾风险预警信息及时推送给企业管理层及时解决企业火灾风险,实现火灾隐患的闭环处理。
考虑滁州市已有消防重点单位(含高危企业、景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场所),参照国标相关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标准规范,结合企业消防管理、建筑消防安全状态、识别的企业安全隐患,建立火灾风险分析模型,汇集企业动静态数据到时空信息云平台,进行数据清洗、数据归类,实时分析企业火灾风险状况。同时,采用 web、APP、短信、电话、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讲实时火灾风险预警信息实时推送给企业管理层。提供预警信息的处置流程,实现火灾风险预警的闭环处置。
(1)企业火灾风险分析指标
参照国标相关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标准规范,结合相关性分析、逻辑回归模型、决策树分析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结合指标模型方法、基于隶属度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多级的火灾风险分析指标。企业风险分析预警相关指标包括:重点单位建筑、重点部位、设施设备监测、人员责任落实、故障隐患、培训演练、巡查巡检、设施维护保养、作业监测等。
(2)时空大数据
各系统采用标准数据接口,汇集企业基础时空数据、物联网监测数据、公共资源时空数据各类信息到时空信息云平台。
企业基础时空数据包括企业基础信息,企业模型信息,室内外地图建模信息; 物联网监测数据包括企业各类火警、隐患、故障感知信息;公共资源时空数据包括市政消火栓、消防取水点、消防站等基础信息、动态感知数据。
时空大数据提供多种大数据空间与机器学习模型融合的火灾风险分析模型, 用于不同程度的火灾分析预警需求。
(3)多维度多渠道企业火灾风险推送
web、APP、短信、电话、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实时推送火灾风险预警信息。同时,以时间、属性和空间或其组合条件为查询维度,提供周期性、不同查询维度的报表、专题报告。
(4)火灾风险隐患闭环处理
系统提供风险隐患的确认、处置流程。记录风险/隐患从实时分析识别,推送,企业责任主体确认,责任人处理并上报,风险隐患实时分析取消预警的全流程。处理流程可作为新一轮的模型输入,不断优化火灾风险识别准确定。全流程记录预警严重程度、处理时效、处理人,可规范火灾风险的处置流程和追踪火灾风险的处置。通过实时火灾风险预警,可降低火灾风险向严重化、扩大化发展。
企业消防安全画像展示
综合企业基础信息、监测信息及火灾风险预警信息,实现企业消防安全画像展示,切实提高企业火灾风险防控,为消防主管单位火灾风险日常监督提供数据基础。
集成用户单位消防管理各类相关基础信息,特别是厂区平面图,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工艺图等图纸文件,以及设备基本功能参数、事件组态定义、接口和通讯协议。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类消防事件实时解析,追踪各设备和子系统状态, 并与空间信息自动关联,以用户友好的可视化模式予以展现。
消防培训
培训应用是针对消防从业人员及企业员工能定期进行消防业务学习的一个功能模块,主要涉及规章制度、消防基础知识、消防进阶知识、预案、演练等模块,主要支持以文档资料、视频资料两种形式。
平台支持文档的在线查看学习,支持视频资料查看并可下载到本地进行查看学习。
消防演练
企业消防演练模块提供企业演练记录的功能,将演练记录实现无纸化存储。在演练逃生过程中,利用演练签到功能,帮助演练组织部门统计逃生人员,确保人员按数到场。签到功能实现实时动态滚动,签到人员、时间、部门有记可查, 帮助企业高效完成消防演练活动。
现有县区消防物联网系统对接
对现有部分地区自建的物联网平台,系统根据各系统开放的数据接口,将各地自建的系统物联网数据接入到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展示。
通过平台定义的开放数据共享协议,能够与已有的火灾报警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燃气报警、视频、水位远程监控系统、智慧消防安全物联网系统、无线智能点式火灾报警系统、智慧用电系统等系统对接,获取现有系统数据,并能够提供一定的数据共享服务。已有系统需要按照平台协议所定义的服务接口,按照对应的服务接口进行对接。
在已有能够通过平台对接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类型、设备所属单位、设备状态、设备最新上报时间、该设备历史记录:时间、数据、状态;设备详情: 传感器编号、传感器类型、上接设备、通道号、所属单位、安装位置;设备状态: 阈值上限、阈值上限解除、阈值下限、阈值下限解除、阈值变化上限、配置更新时间。
4.3.3.3.3 消防安全综合监管子系统
隐患上报和治理监督是消防火灾防控治理最重要的部分,防火监督部门主要处理现场检查的隐患,对后续处理存在一定的真空,通过整合各种消防隐患,实现对隐患的全流程追溯,督导隐患处置闭环,实现对消防安全隐患及时、有效的治理。
支队级主要实现全市消防隐患情况统计评估、跟踪督导各级单位隐患治理情况,支队、大队级落实本辖区各级单位落实隐患整改。
同时,子系统通过构建隐患知识库,提升全市隐患排查能力和隐患整改效率。
4.3.3.3.1 隐患管理
隐患体系模型
结合消防大脑,建立隐患标准化模型,对各类隐患的汇聚形成分级分类表, 包含隐患来源、隐患性质、发生时间、第一责任人等信息存储,对于已经确认为真实的隐患,建立隐患档案,形成标准化的隐患分析分类模型体系。步骤为:
1、隐患分级分类
对各类隐患来源进行分析,汇聚形成分级分类表,分类包含隐患来源、隐患性质、发生时间、第一责任人等信息存储,形成可管理的隐患维护体系。
2、隐患档案
存储全市隐患数据,对隐患数据维护管理,包括删除、误报、转发、暂存等。
3、隐患评价体系
对隐患的数据进行评测模拟形成可维护的体系模型,即对隐患的发生时间、发生区域、等级分类、整改时长等维度进行量化分析,构建消防隐患评价体系。
隐患排查知识库
构建滁州市隐患排查知识库,知识库可反馈给各业务系统。降低检查人员检查难度。知识库根据使用过程可以不断完善、更新和迭代。
1、知识库建立
建立针对消防重点单位、九小场所、物业小区隐患排查知识库。
建立针对老旧小区、电动车、家庭加工作坊、“三合"”场所、城乡结合部、物流仓储等场所专项排查知识库。
2、隐患排查知识库管理
对隐患排查知识库增加、删除、修改等
3、隐患排查知识库分类统计
可分类查看隐患排查知识库,并给出统计报表。
隐患采集
采集、汇总各级消防隐患信息,包括:
1、获取消防重点单位隐患信息;
2、获取九小场所隐患信息;
3、获取物业小区隐患信息;
4、获取群众举报隐患信息;
5、获取“双随机、一公开”隐患信息;
6、获取火灾防控感知网络中隐患信息;
7、获取专项治理方案隐患信息。隐患全流程追溯
跟踪、监督隐患处理全流程,直至隐患处理完毕,随机抽取隐患进行核实。
1、隐患追溯
可实时查看隐患处理阶段、目前整治情况,督促责任主体方在限期内完成隐患整改后。
2、隐患详情
可查看隐患处理详情,如消防监督人员现场核实并提供整改核实资料。
3、隐患随机抽查
生成随机表单,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随机抽查核实隐患整改情况,核实消防监督人员的隐患整改信息。
考核评估
1、治理绩效评估
结合隐患体系模型,根据隐患处理情况,评估全市隐患处理情况,评估支、大队隐患处理情况。
2、分类统计
分类统计市、县两级隐患处理情况。
隐患统计分析
1、按照区域统计分析隐患数据(现有隐患数量、历史隐患分析、隐患处理时间等)情况。
2、按照类型统计分析隐患数据(现有隐患数量、历史隐患分析、隐患处理时间等)情况。
隐患一张图
1、可在一张图上查看全市隐患情况。
2、可按区域展开查看各自管辖区域隐患情况。
消防隐患预警
根据各类隐患不同权重,生成单位隐患指数,分为“红黄蓝”三色(红色-严重隐患、黄色-一般隐患,蓝色-安全状态),并结合单位落点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发布单位消防预警、“九小场所”隐患预警、消防设施故障报警等消防隐患预警。
消防隐患处理
系统根据检查结果自动判定单位隐患类型、隐患情况等,将现场发现且未立即整改的隐患情况通知社会单位联系人,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通知单位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并会在系统生成定时复查任务,网格员可在截止日期前对单位进行复查,上传复查结果,直至隐患消除。对于逾期未整改的单位,系统统计上报至消防监管部门。
“九小场所”单位管理
针对“九小场所”进行专项管理,制订专项检查内容,例如对居民住宅下发“消防通道是否被占用、楼道内是否有电瓶车充电”等常见高危隐患检查项,对现场未整改隐患通知单位管理人员及派出所民警进行处理,并生成定期复查任务,确保对重点隐患及时整改。
高危场所专项治理
1、老旧小区专项治理
构建老旧小区专项治理方案,指导各级检查人员如何排查老旧小区隐患,形成标准化检查项,支持下发治理任务。
2、“三合一”场所专项治理
构建“三合一”场所专项治理方案,指导各级检查人员如何排查“三合一”场所隐患,形成标准化检查项,支持下发治理任务。
3、城乡接合部专项治理
构建城乡接合部专项治理方案,指导各级检查人员如何排查城乡接合部隐患, 形成标准化检查项,支持下发治理任务。
4、物流仓储专项治理
构建物流仓储专项治理方案,指导各级检查人员如何排查物流仓储隐患,形成标准化检查项,支持下发治理任务。
5、高层建筑专项治理
构建高层建筑专项治理方案,指导各级检查人员如何排查高层建筑隐患,形成标准化检查项,支持下发治理任务。
6、养老福利机构专项治理
构建养老福利机构专项治理方案,指导各级检查人员如何排查养老福利机构隐患,形成标准化检查项,支持下发治理任务。
单位消防安全检查
系统根据不同监管级别、不同单位类型的检查单位下发不同内容的检查表单, 确保检查内容符合管理需要,全面排查消防隐患易发生点,对检查结果进行拍照 留存,并要求单位管理员签字确认。
微型消防站管理
微型消防站管理对象包括社区微型消防站和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功能设计如下:
(1)基础信息管理
实现对微型消防站基础信息的查询管理,包括:微型消防站名称、位置、类型、建站时间、规模等。
(2)装备管理
实现对微型消防站内装备信息的查询管理,包括:装备名称、类型、数量、生产日期、到期时间等。
系统智能提醒装备临近到期情况,检验微站装备配备是否齐全。
(3)人员管理
实现对微型消防站内人员信息的查询管理,包括:人员姓名、岗位等信息。向微站人员提供手机 APP,实现微站人员上班打卡考勤、任务轨迹上传。
系统统计微站人员基础信息和战训信息,推送至人员画像数据库。
(4)日常管理
实现对微型消防站日常管理信息的上传、查询管理,日常管理记录包括:消防安全教育,灭火技能训练,执勤备班,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等。
(5)执勤训练管理
实现对微型消防站执勤训练管理记录的上传、查询管理,包括:体能和消防技能训练记录,消防法规、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培训和各级消防部门组织的灭火救援演练记录等。
(6)微站台账管理
系统自动统计微站相关数据,自动生成微型消防站管理台账,包括:
微站基础信息台账:分类型统计消防站数量,结合在线地图展示各类微型消防站的分布情况,生成微型消防站基本情况登记表;
微站装备台账:统计各微型消防站设备类型、数量及装备到期情况。
微站人员台账:统计各类微型消防站人员信息,生成人员考勤报表、任务和利率报表等。
微站日常管理台账:生成微型消防站日常管理记录表,如防火巡查登记表、宣传教育记录表等。
微站执勤训练管理台账:按人员、站点生成微型消防站执勤训练记录表单及统计结果。
“云现场”系统
该系统支持移动端操作,支队或大队防火监督人员可以系统提前给抽查单位安全负责人发送检查通知及检查内容,单位安全负责人通过视频与检查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并到指定消防检查重点部位,按照指令对相关消防设备进行线上视频查看,并拍照上传,并在系统上进行电子签名,对检查结果进行确认。同时“云现场”系统的数据实现与“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实现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线上办公,大大提高日常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效率。
4.3.3.3.4 火灾预警分析子系统
火灾预警分析平台汇聚各重点单位企业标准化管理端数据,实现各企业消防设施设备、感知数据的初步整合,并在综合信息展示、单位信息展示、消防安全事件、消防物联设备、消防力量分布、消防监控视频、现有系统标准化接入、消息通知、地图级联展示和区域信息关联、区域分级数据统计、城市安全评估、区域安全评估、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子系统安全评估、消防设施分类统计、重点单位消防设施信息列表、感知接入、功能扩展等方面实现有效进展。
4.3.3.3.4.1 综合信息展示
首页通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聚合,实时展示市市消防安全动向,把握整体安全态势。首页显示的信息包括重点单位安全指数仪表盘图、重点单位火警趋势图、重点单位消防设施设备监测信息、各重点单位消防专兼职人员信息、消火栓状态监测信息等。页面主要位置展示行政区块地图,同时在地图落点显示实时火警信息看板,多个火警信息看板轮播显示;单位消防设备监控,展示接入单位的全部设备数量信息、故障设备数量信息、异常设备数量信息;消火栓状态监控, 展示接入监控的消火栓不同状态的数量信息,包括消火栓总数、监控正常数量、监控异常数量、监控故障数量,了解消火栓的运行状况,及时做出维护更换,确保消火栓在火灾救援的时候能够正常使用。
单位信息展示
以市为地理空间的初始尺度,以地市和曲线为基本展示范围,基于地理坐标系统,在地图上展示单位接入信息,通过地图层级的切换,从区域单位聚集单个单位落点,逐层展示单位汇聚信息,在最终单位落点信息上,可以通过点击和详情页,查看当前单位的基本信息、消防设备状态信息、单位安全指数信息。在不同单位信息的相关页面下切换,显示该类型下的单位数量信息,联网设备数量; 各类设备状态监控,同一类型下单位安全指数排名信息。
对特定行政区域提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列表,能够按照单位消防安全指数从高到低或者相反顺序进行排序,按照单位类型和监测情况进行筛选,或按照单位
名称、单位地址信息进行模糊搜索。可以将社会单位的消防远程监控及物联网监测信息
消防物联设备
1、地图区域
通过对于企业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测和火灾防控感知资源接入情况获取接入企业设备及设备上报的数据,提供各类数据结构化处理和有效展示,实现有效的消防安全物联网检测,提取各类设备上报的信息、参数、监测信息等海量云端大数据资源,结合数据结构化处理、数据清洗、数据整合,实现通过热力图、落点聚集等方式所体现的设备分布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的有效集中展示,快速为日常监督提供数据支撑,解决关键问题。
2、图表信息
统计汇总显示各消防系统的完好率,包括设备状态信息、火灾报警主机信息、消防综合网关、物联网网关、电气火灾监测、消防水系统监测、消火栓状态监测 等信息。在不同事件类型标签下切换,展示城市火灾、隐患、设备异常趋势变化、 城市火灾、隐患、异常原因分析、火灾、隐患、异常发生单位特质分析;这些分 析的数据维度可以通过数据范围标签进行切换,并能够选择不同的时间尺度范围。
消防力量分布
1、消火栓、消防站分布
将城市消防作战有生力量,特别是市政消火栓和公共消防站,作为主要监测和展示的对象,实时掌握人员和装备的动态及消防水源的完好情况,显示运维辖区内消火栓及消防站的聚类图,可以通过地图缩放改变聚类数据的大小,最终显示单位消火栓或消防站的落点图标,点击单个落点,可以显示消火栓、消防站的详情信息,可以有助于消防水源所属的市政单位及时修复受损水源设备,协助消防作战指挥部门了解消防作战力量动向,随时做好作战准备。
2、图表信息
图表信息包括消防作战人员数量信息、消防车辆信息、消火栓状态监测信息等。以柱状图或其他适宜的数据视图展示方式,显示运维辖区内消防作战人员数量、消防车辆类型、数量等信息;以饼图或其他适宜的数据视图形式显示运维辖
区内消火栓状态监测信息,包括消火栓总数、消火栓监测数量、未监测数量、异常消火栓数量等,可通过切换图层来显示异常消火栓位置分布。
消防监控视频查看
1、消防监控分布
在地图上聚类显示已接入的消防监控视频落点,可以通过地图的缩放来改变聚类范围,在地图最大层级显示监控的位置。能够接入的视频包括移动视频、社会重点单位视频、实时沟通视频,并能够提供视频综合管理。对于上述视频,平台能够统一的进行汇聚,并通过在地图上图标落点方式进行展现。
2、消防事件监控画面展示
采用轮播的形式展示已接入的消防监控视频实时图像。视频播放器放映系统所接入监控视频的实时码流。码流通过流媒体推送机制到视频服务平台,再通过嵌入式的 Web 视频播放控件拉去视频流并播放。当视频拉取成功后自动切换为视频画面。同时,监控视频的拉取受到企业自身监控及对方平台工作状况和网络工作状况的影响,可能出现视频码流拉取失败,应能够提供合理的视频异常显示方式。当接入视频监控数量较多时,可对视频监控进行轮巡设置,可根据需要设定轮巡周期。
地图分级展示和区域信息关联
在地图功能上能够实现市、市、区三级行政区域的对应空间范围的显示。当点击上一级地图空间时,可实现点击钻取的功能,能够实现下一级行政区域的提取和展现,和页面自动切换。该功能能够适用于对应的市、市、区。在进行切换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切换地图本身,也能够切换在同一页面上数据视图所展示信息对应的空间尺度。如对应市、市、区的高安全评分单位数量及占比、中安全评分单位数量及占比、低安全评分单位数量及占比。
区域分级数据统计联动模块
按照不同的空间尺度,对市、市、区分级进行各类消防数据的可视化展现。自动统计分析工作中的常用报表,如消防力量统计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支持多种报表和图形等多种展现形式,如二维报表、柱状图、饼状图、
曲线图、区域图、气泡图、雷达图等。报表色彩及展示方案提供自定义功能,支持维度和指标的个性化定制展现。
可以维护常用报表的分析因素、分析指标、统计条件和相关参数。用户可以对报表对象的单元格属性、web 属性、参数、页面设置等多个属性进行控制,可以自由控制单元格的显示样式、工具栏的按钮、参数面板的展示、参数的赋值等等。能够实现分级展现市、市、区的累积接入单位数量、各类型联网单位的占比情况。能够实现分级展现市、市、区各类消防设施系统的完好率统计,消火栓完好率统计等。
4.3.3.3.4.2 消防安全分析
城市消防安全分析
在城市级图层,展示城市安全指数雷达图,多维度分析安全指数组成因素, 洞察城市安全指数薄弱环节;城市安全趋势,通过历史安全指数数据分析,查看城市安全指数变化趋势;城市区域安全指数排名,了解城市各区域安全指数高低, 正对薄弱区域进行整点监督治理。
区域消防安全分析
区域内图层,展示该区域的安全指数雷达图,多维度分析安全指数组成因素, 洞察区域安全指数薄弱环节;区域安全趋势,通过区域历史安全指数数据分析, 查看城市安全指数变化趋势;区域内单位安全指数排名,展示该区域内重点单位安全指数排名信息。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分析
确保了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潜在火灾风险得以强调并最小化。系统旨在明确消防安全危害,评估风险,将员工暴露降低至切实合理的最低水平,同时创建培训、学习要求。这些操作指南同时保障了相关当地法规的遵守,履行了照顾员工以及受运营影响的他人的责任。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须涵盖所有活动,对商业、办公、住宅等类型楼宇须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明确和记录消防安全风险。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必须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涵盖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针对处于风险之中的人员所需要的预防性和防护措施,包括特殊风险,如场所内或附近的气体装置或危险物质。应优先确保相关措施到位,避免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时减少受伤和损坏的可能性。如果风险评估相关的措施已经到位,那么仅需胜任人员监督和审查措施,保障其有效落实。
监督监管端通过接入重点单位各类消防设施信息、消防管理信息等,植入动态、细粒度的大数据火灾风险评估模型,对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市、市、区级地图分层级,实现一张图展现市、市、区内的高、中、低安全评分单位数量及占比。
消防子系统安全分析
监督监管端通过接入中联网单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含电气火灾监控)、消防灭火系统(含自动喷水灭火、水箱和水池监测、室内消火栓、市政消火栓等相关设备),监测各联网单位联网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能够根据设备上传信息确定各系统内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计算各级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
根据市、县级地图分层级,实现一张图展现市、县内各类联网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及可用性。
消防设施分类统计分析
通过物联网监测,能够记录前端主机故障、电压不足、通用传感器故障、烟雾传感器故障、手动报警传感器故障、消火栓按钮故障、声光传感器故障、主、备电故障、监测线路故障、通信信道故障、CRT 故障、火灾显示盘故障、输入、出模块故障等所有故障信息,统计故障处理率及故障趋势图,可根据故障类型、发生时间、处理状态、主机编号等条件查找筛选。
通过上述信息,能够完成对当日联网单位消防设施正常率的统计,形成设备总数、异常设备数、正常设备数的图表统计。通过接入中联网单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含电气火灾监控)、消防灭火系统(含自动喷水灭火、水箱和水池监测、室内消火栓、市政消火栓等相关设备),能够实时动态监测各联网单位联网子系统的运行情况。根据市、市、区级地图分层级,实现一张图展现当日市、市、区内各类联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情况,可直观进行排名对比。
重点单位消防设施信息列表及详情查看
系统实现对通过消防物联网手段获取的数据信息的管理,对数据资源池中各数据资源的数据量、每日增量和变化趋势等数据进行自动汇总统计,通过图表、表格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现,使用图形化界面定时发布监测结果,对出现的异常状态实时报警。
通过接入中联网单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含电气火灾监控)、消防灭火系统(含自动喷水灭火、水箱和水池监测、室内消火栓、市政消火栓等相关设备), 系统可视化功能能够涵盖对上述系统内设列表的展示以及基本信息和运行状态信息的钻取。可详情查看的信息类型包括:系统编码、名称、类型、位置、当前状态等。
感知接入
基于感知资源综合管理功能,实现第三方运营平台信息按需接入、消防水资源(市政消火栓、天然水源)感知接入、消防视频监控(政府视频监控)感知接入。
火灾风险场所、行业、区域分析
对不同场所、行业、区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不仅是国家要求并推广的一种消防安全管理方式,而且将成为消防安全检查的必要部分,同样也是自身认清消防安全形势、有针对性采取预防火灾的有效手段。根据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动态安全评估软件模型,融合网格化、物联网、信息化装备队伍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关键指标的数据,实现基于动态数据的细粒度安全评估,及报告自动生成,为可视化展现和辅助决策提供支撑。
场所火灾风险分析
有效控制场所火灾风险是保障社会消防安全的前提。每年都有人因为工作场所或居住场所的火灾而死亡或遭受重伤。除了丧失生命,企业也因为火灾所致的财产损坏、业务损失、罚款、索赔和保险费用而产生巨大的成本开支。如若有效地进行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就可避免许多火灾的发生。有效的控制措施和程序旨在在切实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火灾的发生。
对场所火灾风险的分析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基于控制层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使得资源集中用于高风险区域,从而削弱或进一步降低风险暴露。
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是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保了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潜在火灾风险得以强调并最小化。系统旨在明确消防安全危害,评估风险,将员工暴露降低至切实合理的最低水平,同时创建培训/学习要求。这些操作指南同时保障了相关当地法规的遵守,履行了照顾员工以及受运营影响的他人的责任。
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须涵盖所有活动,对老旧小区、商超、养老福利机构、高层建筑、物流仓储、九小场所等类型场所须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明确和记录消防安全风险。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必须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涵盖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针对处于风险之中的人员所需要的预防性和防护措施,包括特殊风险,如场所内或附近的气体装置或危险物质。应优先确保相关措施到位,避免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时减少受伤和损坏的可能性。如果风险评估相关的措施已经到位,那么仅需胜任人员监督和审查措施,保障其有效落实。
行业火灾风险分析
按照行业对火灾风险进行分析有助于抓住行业同类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共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消防安全管控;有助于进行跨行业消防安全状态的比较, 从而将消防监管力量更好的集中与火灾风险高发行业;也有助于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消防安全信息,促进纵向管理水平的提升。
由于旅游经济的兴起,特别是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开发和运营,存在着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的特点,并受制于原有建筑的功能、材料、分区等不可变因素,使得许多消防控制措施规范无法发挥作用,成为消防管理部门比较关注的消防重点区域。将基础数据、感知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应用到历史文化街区等景区的消防管理工作中,以更好地保证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火灾风险评估包括三个步骤:火灾风险识别、火灾风险分析、火灾风险评估。结合最新研究的成果,分析风险结构图,识别火灾风险因素,建立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析火灾风险,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结合专家评判方式,分别获得各项指标的
参数值和权重值,并采用建模工具建立评估流程,应用 GIS 空间技术和功能对旅游景区进行火灾风险进行定量的评估。
随着危化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其生产安全不仅事关危化产业区城市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事关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危化行业安全分析将企业按照生产、储运和构筑物的分布情况划分为不同区域,并根据其工作介质燃烧、爆炸、有毒等理化特性,以及介质储量和高温高压等特性,评估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确定重点区域及其火灾风险。根据采集的多来源、多要素生产工况和消防设施完好状态,利用故障树、经专家评审确定的权重分析等传统方法,以及决策向量机趋势预测等大数据技术,动态评估并调整区域火灾风险等级,并通过“红-橙-绿”三色予以直观揭示,便于企业随之调整安全工作的重心,避免平均化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及可能造成的对重点区域和关键设备投入不足。
对其他消防监管重点及政策关注的行业也能够移植上述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区域火灾风险分析
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防范与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频率以及减少 火灾带来的损失。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是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科学的、切合消防治理工作实际的方法对城市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进而为城市的消防 治理工作提供对策及建议,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治理,是当前我国城市消 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常用方法。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从城市区域内所有建筑物火灾风险要素情况、城市区域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这两方面进行构建。进行风险特征指标的遴选,评估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以及相关风险分值的划分等评估体系的量化工作。为火灾风险评估实例工作建立了基本的体系模型。
可通过对城市区域历年来的火灾案例进行大量的分析及汇总,归类出各项指标致灾因子的概率,进而确定指标的权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若干名从事消防行业的人员开展重要度咨询,并构成判断矩阵,对相关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层次分析法;直接采用专家赋分法(Delphi 法),向若干名专家咨询并征求意见,来确定各评估指标的系数。
可对城市的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城市的火灾风险因素及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的短板。为城市的消防安全治理工作提供火灾风险基础数据及等级,从而为政府部门今后的消防治理工作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撑,作为基础数据让城市的决策者能有理有据地开展消防安全治理工作。
为城市的消防安全治理提供针对性的决策。掌握城市区域存在的火灾隐患以及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基于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情况,对城市区域火灾风险提出治理对策,开展有针对性的城市消防安全治理,指导制定城市消防管理方案与制度。
可提供科学的城市区域消防规划布局。合理对消防基础设施、消防站点的建设以及消防力量进行配备,提高消防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减少火灾损失、保障城市社会消防安全形势的稳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模糊层次分析
基于全市消防安全评估在不同时间段获得的多层级分值数据,结合时空大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形成安全状态分布与经济、人口、产业等空间要素的关联关系,以及安全状态的同比、环比演化规律,确定安全态势走向及需要采取的干预措施,为预警预测、监督管理、指挥救援和决策支持等业务域提供风险研判的能力。
数据可视化服务
(1)可视化展示
a 数据资源分析展示
实现对数据资源池中各数据资源的数据量、每日增量和变化趋势等数据进行自动汇总统计,通过图表、表格等多种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现,使用图形化界面定时发布监测结果,对出现的异常状态实时报警。
b 数据服务分析展示
从服务接口的在线率、访问量、访问成功率、响应速度等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排名;基于监控日志,从地区、应用、时间、频度等多个方向,对服务资源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c 数据应用分析展示
针对数据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展示。
d 数据更新动态展示
实现对各类数据资源的更新动态展示。
(2)报表可视化
a 通用报表
自动统计分析工作中的常用报表,如消防力量统计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用户访问统计分析、绩效考核分析等。
b 展现形式
支持多种报表和图形等多种展现形式,如二维报表、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区域图、气泡图、雷达图等。报表色彩及展示方案提供完全自定义功能,支持各个维度和指标的个性化定制展现。
c 自定义报表格式
可以维护常用报表的分析因素、分析指标、统计条件和相关参数。用户可以对报表对象的单元格属性、web 属性、参数、页面设置等多个属性进行控制,可以自由控制单元格的显示样式、工具栏的按钮、参数面板的展示、参数的赋值等等。
d 报表设计器
提供可视化的自定义报表的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焦点自行定制分析报表,指定分析因素,如应急事件区域、应急事件发生时段、应急事件影响情况、案件类型、详细分类等。
(3)可视化支撑
支撑对外展示自身业务,对内实时监控业务数据的变化,通过数据仪表盘开发一个灵活易用可配置的数据可视化展示引擎支撑更好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实现数据驱动业务。通过数据可视化,用户可以快速地将自定义创建的仪表盘输出到大屏中展示,以极低的使用成本既可生成一个数据大屏,投射到外接大屏幕上。数据可视化展示引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自适应排版布局
根据已创建的仪表盘布局,适应当前设备的屏幕宽高,自动生成分页布局, 无需用户手动操作。
b 分页轮播
当仪表盘有多页时,用户可设定自动播放,也可手动操作进行切换。
c 实时更新
当图表的源数据发生变化时,图表能够自动更新。
d 多设备适配和多主题支持
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设置当前的设备类型(投影仪、电脑、电视)以及主题颜色(深色、浅色),得到最合适的大屏显示效果。
综合管理
主要实现灾险隐患预警分析系统的统计分析、大数据显示、多系统数据对接和系统配置等功能。
(1)统计分析
对消防隐患治理调度记录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为评估奖惩提供决策依据。
(2)系统配置
满足子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系统数据配置,业务流程的自定义,基础知识数据的维护,系统数据字典的维护等。
(3)异常阈值配置
系统结合监管需要,配置各类隐患所占权重数值、隐患等级阈值等,提高分析结果的可用性。
(4)日志管理
系统提供日志管理,涵盖系统所有的操作,如数据录入、修改、删除,用户的登录注销,服务器的维护,用户管理和权限分配,系统异常等。同时还应提供专门的日志查询和清理入口,方便的监控软件运行情况。
4.3.3.3.5 第三方安全监测服务子系统
业务流程
图 7 安全监测平台业务流程图
功能展示
基于感知资源综合管理功能,实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感知接入、电气火灾监测感知接入、联网独立式报警感知接入、消防水资源(企业消火栓)感知接入、消防视频监控(企业视频监控)感知接入。
实时监测是接入物联网和人工上报的数据,包括火警、电气火灾预警、消防设施故障、监测设备异常、人工上报、监测日志等功能模块。
在首页可以直观看到今日火警、当前隐患、设备离在线、消控室值班情况、接入业主单位信息、服务机构信息等,并可以跳转到相应页面。
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页能展示可直观接入单位位置信息以及单位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点击业主单位在地图页上的点展示单位详情,单位在地图上的点的颜色体现了单位实时状态,红色、紫色、黄色、绿色分别代表着该单位有火警、预警、隐患和正常。
统计分析
结合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数据、人员上报的数据,从不同维度、以多种方式实现运营中心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展示。
消息通知
1、新通知提醒
监督监管端首页实时发布最新消息通知,如“关于 xxx 事项的通知”等等。通知可以通过自动方式触发,如存在系统自动定时下发内容时,或通过相关事件连锁触发方式产生;或者通过人员手动录入,并指定下发方式来进行推送。新通知提醒置于首页醒目位置处,便于查看。
2、通知列表和查看
监督监管端首页实时发布最新消息通知。按照通知下发时间顺序,能够形成对应的通知队列,体现在界面上,即形成消息通知列表。系统能够保持特定时间段内的所有通知消息并以适宜的方式向用户展示。当操作人员点击通知列表中的某条通知,可实现通知详细信息的查看功能。
3、消防安全火警事件通知
实时展示利用物联网、数据分析等监测手段所采集的消防重点单位、九小场所、社区单位等场所中烟雾报警、消防消火栓、消防电力、消控报警等信息,实现对这些场所中烟雾报警、消防消火栓、消防电力的有效监测。采用轮播的方式显示各重点单位火警数量趋势图、火警原因分析、火警发生单位的特质分析,可通过切换图层来查看运维辖区内总的火警数量趋势图、火警分布热力图、火警高发单位等信息。
按照规定时间向责任主体告知。
4、消防安全隐患事件通知
实时对重点单位的巡查内容进行汇总和可视化展现,采用轮播的方式显示各重点单位隐患数量趋势图、隐患类型分析、隐患发生单位的特质分析,可通过切换图层来查看运维辖区内总的隐患数量趋势图、隐患分布热力图、隐患高发单位等信息。
按照规定时间向责任主体告知。
5、消防安全异常事件通知
异常是消防物联网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值的有效采集和综合判断,所获取的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所出现的非正常状态。在系统中可采用轮播的方式显示各重点单位异常设备数量趋势图、设备异常类型分析,可通过切换图层来显示运维辖区内总的异常设备数量趋势图、异常类型分析图、异常设备分布等信息。
按照规定时间向责任主体告知。
消防安全报表
运营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消防支队或消防大队日常消防安全管理需求,提供相关安全数据分析或安全报表。
功能扩展
第三方运营服务端基于开放体系架构,社会运营基于标准化版本能够有效扩展功能,持续升级。
消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业务流程图
系统组成

消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包括消防工作线上办理、消防信息公开、消防隐患随手拍、消防舆情监测、消防安全宣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
功能组织结构图
系统功能设计
(1)业务咨询办理
咨询各业务办理的流程、资料、资质、介绍,按照规定要求设置投诉受理、查处、分类移送、跟踪督办、分析研判、集中整治、曝光、奖励、反馈答复、保密措施等相关机制流程作业。
(2)办理结果查询
供登录用户查看自己当前正在办理的业务情况、查看已完成业务的结果等。
(3)业务网点查询
查询线下业务服务网点及联系方式,为业务办理提供帮助。
(4)业务审批
对用户申请的业务进行审批,具有完整的业务审批流程、各模块负责人员按照自身职能进行审批。
(5)业务敦促
用户能够直观的查看各业务办理情况,对异常业务流程进行敦促,提供业务办理效率。
(6)业务评分
用户对自己办理业务的服务人员、结果、服务态度、专业程度等维度进行打分,促使服务人员在业务办理中的服务态度、效率等。
(7)业务浏览
浏览消防各业务介绍、业务特色等。
消防信息公开
(1)消防信息发布
由平台业务运营人员发布消防相关信息、视频、素材等相关资料,供其他用户查看。
(2)公开信息审核
由公开信息审核人员登录系统,审核相关运营人员发布的公开信息,保证运营发布的信息公正、严谨。
(3)公开信息评论
普通用户能够对管理运营人员发布的信息进行评价,并接入舆情监控功能, 对有明显抹黑、导向性的负面评论进行管理。
(4)公开信息转发
运行公众转发相关消防公开信息、视频、资料到各大主流媒体,以便加大系统知名度,提高系统曝光度、吸引更多用户关注、促使系统推出更优质公开信息。
(5)公开信息查询
通过关键字、类型、发布单位等条件查询相关的消防公开信息,强化用户体验,并有效的对专项信息进行归类。
消防隐患随手拍
(1)消防公开信息 APP
移动端的消防公开信息程序,运行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查看消防相关的最新公开信息,具备完整的 web 端体验。
(2)消防灾情报警
用户上报发现的隐患、灾情、并将上传的信息、视频、图片接入消防报警系统、供其展开及时的救援行动。
(3)消防隐患举报
用户举报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企业、产品,有利于系统收集更多的举报信息。
(4)黑白名单查询
建立黑白名库,供用户查询,检查公众购买的产品或所在的单位是否存在消防隐患、保障自身安全,查询问题产品整改情况。
消防安全宣传
(1)消防安全信息发布
利用系统接口在抖音、微博等热门平台发布最新的消防安全信息、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第三方接口管理
对抖音、微博等第三方开发接口进行管理
(3)红黑名单管理
建立红黑名单库,管理存在问题的产品、单位、人员,管理消防相关产品、单位、行业标准的功能。
(4)热点新闻管理
对热点新闻进行管理,发布热点新闻最新信息。
(5)活动管理
对消防活动进行管理,发布消防活动计划,并提供消防活动报名方式,定期开展消防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关注、学习、参与消防的积极性。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1)消防安全课程管理
上传消防安全相关课程,对课程、课程教师信息进行管理,系统能够让用户系统的学习到消防安全相关的知识。
(2)消防安全课件资料管理
管理消防安全课件资料,并提供课程资料、视频、PPT 等多媒体资料下载功能,实现资源共享。
(3)消防安全课程签到
定制积分制,提供课程签到管理,对课程签到设置相应的奖励,调动工作对消防安全方面的学习性。
(4)付费课程管理
针对企业用户,提供有偿培训服务,提供更加详细的课程。
(5)消防安全考核管理
按照课程、单位、用户类型提供一套相匹配的考核功能,检查学习成果,并提供相应奖励机制,促进工作学习积极性。
(6)消防专家管理
对消防安全方面专家进行维护管理,具有专家申请、专家审核、专家维护的管理功能。
(7)公众消防活动管理
针对学校、企业、工厂等人口密集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活动讲座,提供预约、报名等功能,方便上述单位进行集体消防安全学习。
(8)消防安全小游戏
将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在游戏中表现,有助于提高消防安全的影响人群、提高消防安全学习积极性、添加趣味性。
消防事项咨询
(1)消防资讯客服管理
管理相关客服人员信息,维护相关档案与工作手册、工作内容。
(2)在线咨询
提供在线咨询沟通功能,提供1 对1 的咨询服务,允许用户与客服使用问题、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沟通,并可以对资讯结果进行打分。
(3)资讯评价管理
对资讯后的评价结果进行管理,统计评价结果,分析评价,增加对现有服务进行优化。
(4)消防专家问诊
系统用户可以对相关消防专家进行提问,消防相关领域的专家可对用户的问题进行解答、抢答,互动,增加用户粘性。
1、满足当前业务的扩展性;
2、选用的技术栈足够稳定;
3、性能上可以很好的水平扩展和按业务进行切分;
4、设计上要考虑到安全性、容灾、整体架构的稳定性;
5、数据库表设计要方便、易用;
6、需要考虑多数据源的适配性;
7、利用缓存降低系统对磁盘的操作开销,提高性能。
为确保平台运行效率满足使用需求,业务系统性能指标如下:
支撑静态注册用户≥200000,支持同时在线用户≥500;用户认证与授权服务同时并发数≥200;最大应用认证时间<3s;登录时间≤5 秒,页面间跳转时间≤3 秒;有效工作时间:≥99%;稳定性:支持 7*24 小时。
数据吞吐能力:满足 2000/秒有效数据的接入传输吞吐能力要求;数据装载能力:满足 2000 条/秒的数据装载能力要求;数据接入处理性能:单个节点支持不低于 200 个并发请求,支持接入处理的负载均衡,50 个请求的并发响应时间小于200ms,200 个并发请求响应时间小于 500ms;源数据库支持范围:支持 oracle、 SqlServer、MySql 主流及国产数据库的源数据采集;数据接入可靠性:满足不低于99.9%的接入可靠性运行和 GB 级数据量的消息持久化。
在硬件条件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系统支持多人并发,系统的登录时间在标准配置下运行将达到流畅和稳定;系统查询响应时间在 3-5 秒以内;
采用结构化、面向服务的设计,可做到灵活扩展;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健壮性,能容忍非法输入数据、相关软件或硬件组成部分的缺陷或发生异常的情况,整个系统将保持正常运行;
整个平台系统在 7*24 小时连续运行时,年平均故障不超过 5 天,系统修复时间不超过 3 小时;
平台整体界面设计符合主流操作系统的操作方法,让使用者能很自然的接受平台的操作方法,整个平台操作界面和管理界面都很友好。
消防大脑性能指标如下表:
表 四-1消防大脑性能指标
分类 |
指标项 |
规格 |
说明 |
并行计算引擎 (MapReduce) 性能指标 |
WordCount:平均每节点处理能力 (GB/分钟) |
1GB/分钟 |
2+4节点集群; 2 为namenode 4 为datanode |
Terasort:平均每节点处理能力(GB/ 分钟) |
1GB/分钟 |
并行计算引擎 (Spark)性能指标 |
WordCount:平均每节点处理能力 (GB/分钟) |
1GB/分钟 /Node |
Terasort:平均每节点处理能力(GB/ 分钟) |
1GB/分钟 /Node |
|
处理能力-HiveAggregation:平均每 |
1GB/分钟 |
Hive 性能指标 |
节点处理能力(GB/分钟) |
处理能力-HiveJoin:平均每节点处 |
1GB/分钟 |
|
理能力(GB/分钟) |
|
100%随机读:平均每节点读取记录条数(每条记录 1KB),响应时间 小于 50MS |
10,00 Records/s |
HBase 性能指标 |
100%随机写:平均每节点写入记录条数(每条记录 1KB),响应时间 小于 50MS |
17,00 Records/s |
|
顺序扫描:平均每节点 scan 记录条 |
|
|
数(每条记录 1KB),响应时间小 |
5,00 Records/s |
|
于 50MS |
|
通用规范
对域进行规范命名,用于规范模型名称,例:
表 四-2规范命名
域名 |
命名规范 |
人 |
RK |
物 |
WP |
地 |
DZ |
事(案) |
SJ |
组织 |
ZZ |
表 四-3 数据类型规范
Oracle 数据类型 |
Odps 数据类型 |
numeric |
ID转换为 bigint,根据实际数据,如果是浮 点数则使用 double,默认使用 bigint。 |
VARCHAR2/VARCHAR |
String |
DATE |
String |
CLOB |
String |
DWD 层如果是引用 ODS 层数据,默认使用 ODS 层字段数据类型;衍生加工数据字段按以下标准执行:
字符类数据:string
ID 类和标识类:bigint 时间类型数据:string
字段:所有层次数据表的时间分区字段均命名为 dt。小时:yyyymmddhh日:
yyyymmdd月:yyyymm。涉及地市数据隔离,采用二级分区。命名为 FQ_XZQH
(行政区划)。
分区标识标注表中数据的时间更新周期及每次更新的数据范围。
表 四-4 分区命名规范
分区标识 |
命名规范 |
不分区 |
ALL |
小时增量 |
HI |
小时全量 |
HF |
日增量 |
DI |
日全量 |
DF |
周增量 |
WI |
周全量 |
WF |
月增量 |
MI |
月全量 |
MF |
季增量 |
QI |
季全量 |
QF |
年增量 |
YI |
年全量 |
YF |
表 四-5 时间修饰规范
中文名 |
时间维度全称 |
时间维度缩 |
描述 |
最近 1 天 |
1day |
_1D |
最近 1 天 |
最近 3 天 |
3day |
_3D |
最近 3 天 |
最近 7 天 |
1week |
_1W |
最近 7 天 |
最近 14 天 |
2week |
_2W |
最近 14 天 |
最近 30 天 |
1month |
_1M |
最近 30 天 |
最近 60 天 |
2month |
_2M |
最近 60 天 |
最近 90 天 |
3month |
_3M |
最近 90 天 |
最近 180 天 |
6month |
_6M |
最近 180 天 |
180 天以前 |
before 6month |
_B6M |
180 天以前 |
自然周 |
calendar week |
_CW |
自然周 |
自然月 |
calendar month |
_CM |
自然月 |
自然季度 |
calendar quarter |
_CQ |
自然季度 |
自然年 |
calendar year |
_CY |
自然年 |
历史截至当日 |
start to day |
_STD |
历史截至当日 |
自然年初截至当日 |
year to day |
_YTD |
自然年初截至当日 |
自然季度初截至当 |
quarter to day |
_QTD |
自然季度初截至当日 |
自然月初截至当日 |
month to day |
_MTD |
自然月初截至当日 |
自然周初截至当日 |
week to day |
_WTD |
自然周初截至当日 |
ODS、DWD、DWS 公共字段规范:
dw_rkrj:入库日期(yyyymmddhhmmss);
dw_yszt:数据状态,I,D,U 分别对应增加、删除和修改(字段预留,该字段实现依赖源端表上能标示记录状态)。
ETL加工阶段,针对字段后出现空字符‘’统一转换为‘’; ETL加工阶段,针对字段后出现“NULL”字符串统一转换为‘’; 使用统一的 UDF函数,ODS层统一转换。
根据业务处理需要把数据生产在中间临时中,然后在生成结果数据。因此临时表的命名规则为:tmp_目标表_1,tmp_目标表_2,tmp_目标表_3,....。
表名、字段名必须使用小写字母或数字,禁止出现数字开头,禁止两个下划线中间只出现数字。例如 Mysql 在 window 下默认不区分大小写,但在 linux 下默认区分大小写。
表名、字段名不可使用保留字,如:add、all、and、as 等,具体参见相关数据库保留字。
表达“是与否”概念的字段,必须使用 is_xxx 的命名方式,数据类型是
unsigned tinyint(1-是,0-否)。
索引名称规范:主键索引名为 pk_字段名,唯一索引名为 uk_字段名,普通索引名为 idx_字段名_字段名。
如果存储是字符类型且长度可以预知且相对固定,使用 char 类型。
如果使用 varchar 类型,则长度不要超过 5000,如果大于此值则定义为 text
类型,并分表保存,通过主键关联。
所有业务表必须保留字段,id、created_at、updated_at、is_delete、deleted_at, 字典表必须保留 is_enable,sort_index 字段,禁止使用自增 id。
字典表的映射关系禁止使用 id,必须使用 code。所有表字段必须加上注释说明。
数据库、表、字段的编码统一为 utf-8。
系统安全说明
系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方案概述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商用密码建设的要求,从系统建设安全管理和系统运维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到对消防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信息安全技
术系统建设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加强业务平台和安全系统的同步建设,确保平台消防工作的高效安全。
安全通信网络设计
通信网络是信息系统中完成计算环境之间信息传输的部件。通信网络主要指本项目连接其它外部网络时所通过的连接部件。本项目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中的第三级系统“通用安全通信网络设计技术要求”,同时参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对等级保护对象涉及到的安全通信网络进行设计。
项目运行于电信政务云,电信云提供网络安全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效果如下:
1、登录保护
实现受登录保护产品服务的云主机及登录账号集中管理功能,可随时控制云 主机账号的登录保护状态,统一记录受登录保护产品服务的云主机登录认证日志, 为管理员提供云主机登录集中审计功能。
- 平台应用保护
Web 威胁检测,具有检测各类应用网络攻击行为的能力,如 SQL 注入、XSS 攻击、远程溢出攻击、漏洞扫描、Bash 漏洞攻击、远程命令执行、敏感文件访问。
IP 信誉库检测,内置的 IP 信誉库,用于阻断库中的恶意 IP 访问,放行库中合法的访问。
事件管理,攻击事件日志、事件通知等集中管理和处置。
- 通信网络数据传输完整性保护
SSL VPN 支持国际商用加密算法,用户可根据业务系统重要程度按需选择加密算法和秘钥长度。通过标准加密算法保障数据传输安全。SSL VPN 提供独立日志中心可以详细记录接入用户的访问行为,确保用户的访问过程可追溯。同时可以提供详尽报告,作为网络规划的依据。此外日志中心具备管理员权限分级功能,提高了管理安全性。
- 通信网络可信接入保护
对远程接入采用 SSL 安全协议、和网络密码机等网关设备实现数据远程传输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信链接。
安全计算环境设计
计算环境是消防业务系统位于物理上受保护的边界内部,一般包括完成信息处理与存储的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云计算和数据服务组件、业务系统、外部设备及其连接部件。
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中的第三级系统“通用安全计算环境设计技术要求”,同时参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标准要求, 对等级保护对象涉及到的安全计算环境进行设计,本次设计主要针对业务应用系统本身安全进行设计,内容包括用户身份鉴别、自主访问控制、标记和强制访问控制、系统安全审计、用户数据完整性保护、用户数据保密性保护、数据备份恢复、客体安全重用、可信验证、配置可信检查、入侵检测和恶意代码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
用户身份鉴别
身份鉴别在整个等级保护对象中处于基础的、关键的地位。网络安全最基本和关键的保护就是要从身份鉴别入手来提高和控制整个系统的安全。身份鉴别除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保证外,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规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等级保护对象设计将加强终端登录、应用系统等身份鉴别管理,通过身份鉴别系统对用户的账户、密码、证书进行统一管理,防止非法用户随意接入访问应用服务器数据资源。所有等级保护对象内终端将增设开机 CMOS 密码,加强
CMOS 修改权限的保护,防止通过改变系统启动设置等参数、非授权使用终端。具体设计如下:
1、用户身份标识
在应用系统身份鉴别及跟踪方面,可以在等级保护对象应用系统层面设定标识,并与应用环境如数据库存储、操作系统以及网络传输进行更深入的绑定,使更深层次的审计成为可能。
由应用系统统一生成唯一的用户身份标识符,无论在系统生命周期还是在应用过程中,该标识符是唯一的,并贯穿于业务系统应用始终。该身份标识符存放在数据库特殊位置,并进行保护。在数据库列表不被非授权地访问、修改或删除;
用户如果要以特权用户访问该资源,必须要有两种或以上身份验证的方法。用户标识符应与安全审计相关联,保证系统发生安全亊件时的可核查性。
2、登录失败处理
当用户身份鉴别尝试失败次数达到 5 次后,应采取以下措施:对于本地登录, 将进行登录锁定,同时形成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审计事件并告警。对于应用程序, 禁止使用该程序或延长一定时间后再允许尝试。
3、重新鉴别
用户身份鉴别成功登陆系统后,如果当其空闲操作的时间超过规定值(通常为 10 分钟以内)后,在该用户需要执行其他操作之前,将对该用户重新进行身份鉴别。
4、远程管理传输
远程管理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管理员随时随地进行管理操作,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为此,需要对鉴别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而网络传输过程中最经常使用的是 SSL 加密。SSL 加密用以保障在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利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截取及窃听。
5、双因子认证
在等级保护对象中,服务器、用户终端、应用程序以及网络和安全设备的本地登录、远程登录均进行用户身份鉴别。身份鉴别方式采用 USB Key 智能密码钥匙+ PIN码的相结合的双因子认证方式。
自主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是一种常用的访问控制方式,它基于对主体或主体属性的主体组的识别来限制对客体的访问,这种控制是自主的。自主是指主体能够自主地(可间接地)将访问权限或访问权的某个子集授予其它主体。
对于自主创建的文件,除了对文件做机密性、完整性保护外,还需要进行访问控制的操作。文件属主通过操作系统自带的访问控制功能实现对受保护文件的统一“读”、“写”、“执行”等操作管理。普通用户对这些文件进行访问,不能违背这些规定,否则,操作不能进行。另外,也可以通过部署统一认证及权限管理系统的访问控制功能实现文件级的访问控制。
针对等级保护对象的主机系统访问控制策略需要对服务器及终端进行安全 加固,加固内容包括:限制默认账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账户,修改帐户的默认口令,删除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中过期或多余的账户,禁用无用帐户或共享帐户;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关闭操作系统开启的默认共享,对于需开启的共享及共享文件夹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对于操作系统重要文件和目录需设置权限要求。
设置不同的管理员对服务器进行管理,分为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以实现操作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并对各个账户在其工作范围内设置最小权限。通过主机内核加固系统,实现服务器的内核级安全加固。
标记和强制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由系统(通过专门设置的系统安全员)对用户所创建的对象进行统一的强制性控制,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哪些用户可以对哪些对象进行什么样操作类型的访问,即使是创建者用户,在创建一个对象后,也可能无权访问该对象。等级保护对象中强制访问控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应用系统层面的强制访问控制安全机制
应用系统层面的强制访问控制的实现,可以在需要控制的文件、数据库服务器外部部署统一认证及权限管理系统实现对用户的授权,利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结合应用系统的安全功能开发,实现对用户功能操作的强制访问控制,等级保护对象应用系统实现对用户资源的强制访问控制。即:由安全管理员通过在统一认证及权限管理系统对所有主体(用户)进行标记,强制访问控制主体的粒度为用户级。通过应用系统对所有客体(文件、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安全标记,客体的粒度为文件或数据库表级,将用户类别与安全标记文件对应, 从用户的访问请求中取得要访问的资源和操作。通过访问控制列表,检查用户与此进行安全标记的文件是否有访问权限,实现对文件的强制访问控制。
文件在整个生存周期中,除非经安全管理中心重新定级,否则安全标记全程有效。强制访问控制,是根据安全策略来确定该用户能否对指定的受控文件进行操作。比如安全策略规定,高密级用户可以访问同密级和低密级文件;反之,低
密级用户则被强制禁止访问高密级文件。当然,管理中心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从而实现标识和强制访问控制目标。
用户数据完整性保护
数据完整性指传输和存储的数据没有被非法修改或删除,也就是说数据处于未受损未丢失的状态,它通常表明数据在准确性和可靠性上是可信赖的。其安全需求与数据所处的位置、类型、数量和价值有关,涉及访问控制、消息认证和数字签名等安全机制,具体安全措施包括防止对未授权数据进行修改、检测对未授权数据的修改情况并计入日志、与源认证机制相结合以及与数据所处网络协议层的相关要求相结合等。
数据完整性保障技术的目的是对数据完整性进行预防和恢复。预防是指对威胁数据完整性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如常用的数据备份等;恢复是指在数据遭受损失或破坏后,采取有效的恢复技术,使得被破坏的数据尽快得到恢复。确保数据完整、正确性的方法包括数据校验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
1、数据校验
数据校验技术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用一种指定的算法对原始数据计算出的一个校验值。接收方用同样的算法计算一次校验值,如果和原始数据提供的校验值一样,就说明数据是完整的。
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为了保证对信息主体的认证,以实现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它提供了一种保护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方法。在公钥机制下, 数字签名通过一个单项函数对要传送的报文进行处理,得到用以核实报文是否发生变化的一个字母数字串,以此来判断报文的完整性。在私钥机制下,通过专属私钥加密报文,接收方只能通过对应公钥进行解密,证明该报文的真实来源,用以核实报文的不可抵赖性。
对等级保护对象的用户数据完整性防护,重点体现在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上。对数据完整性的保护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数据的存储与操作时,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利用对数据表的主键、外键来保障数据完整性;另一方面, 在数据的传输时,应尽量利用数字签名、VPN 等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用户数据保密性保护
数据保密性是指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者访问和防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截获并解密的功能。
数据保密性可分为动态信息保密性和静态信息保密性。动态信息保密性表现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而静态信息保密性表现为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
1、动态数据加密
在动态数据保密性方面,通过部署 VPN、安全通信协议或其他密码技术等措施实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防护,如通过 VPN 实现同城、异地备份中心的传输加密。
对鉴别信息、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传输,即确保传输的数据是加密后传输。
2、静态数据加密
在静态数据保密性方面,一般通过密码加密技术实现数据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防护。对于特别重要的数据,使用数据加密系统或其他加密技术实现关键管理数据、鉴别信息以及重要业务数据存储的保密性。
数据备份恢复
数据备份恢复作为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只要发生数据传输、存储和交换,就有可能产生数据故障,如果没有采取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的手段与措施,就会导致数据丢失并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旦发生数据故障,组织就陷入困境,数据可能被损坏而无法识别,而允许恢复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天或更少。如果系统无法顺利恢复,最终可能会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因此组织的信息化程度越高,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措施就越重要。
1、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是为了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确保恢复整个系统,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备份策略,明确何时进行备份、用什么备份方法、备份哪些数据等。
2、数据异地备份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异地备份提供了一种新的备份方式,使得备份后的数据不一定要保存在本地,也可保存在网络上的另一服务器上,这种方式是将数据在
另外的地方实时产生一份可用的副本,此副本的使用不需要做数据恢复,可立即投入使用。
3、数据恢复
恢复是备份的逆操作,但恢复的操作比备份复杂,也容易出问题。
备份与恢复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数据备份与恢复,另一方面是重要数据处理系统(关键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热冗余, 重要数据处理系统的冗余对数据备份起到重大作用,为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提供支持,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入侵检测和恶意代码防范
在重要的业务服务上部署操作系统免疫保护平台,采用可信计算主动防御机制,提供执行程序可信度量,阻止未授权及不符合预期的执行程序运行,实现对已知、新型恶意代码的主动防御,降低操作系统完整性及可用性被破坏的风险。从管理角度出发,提供程序安装接口,仅允许通过程序安装接口对操作系统的可信软件进行完整性安装,同时可以生成采集模板,经管理员授权批准,实现程序批量安装,从而阻止未知来源的软件、插件进行安装,保证节点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
个人信息保护
等级保护对象中业务系统在需要采集个人信息时,应当仅采集和保存必需的用户个人信息,与业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应当禁止被业务系统或其组件采集。可以采用上网行为管理等设备的部署或应用安全配置项,通过访问控制限制对用户信息的访问和使用进行限制,实现禁止未授权访问和非法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同时, 组织应当按照等级保护相关要求,制定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操作,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人员进行处罚,保障用户个人隐私数据信息和利益不受到侵害。
安全管理体系设计
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技术和产品是基础,安全管理是关键,建立一个优秀的安全管理框架, 让好的安全策略在这个框架内可重复实施,才能实现等级保护对象的持续安全。
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让用户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宏观的设计、有清晰的责任权限、有合理的制度要求。
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
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组织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从安全策略、管理制度、制定和发布以及评审和修订等方面进行安全管理制度设计。
安全策略
1、策略框架
建立一套关于物理、主机、网络、应用、数据、建设和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需求、控制措施及执行程序,并在关联制度文档中定义出相关的安全角色,并对其赋予管理职责。
2、主机安全策略
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必须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不能出现同名用户,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必须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不能出重名情况;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必须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 主机必须开启日志审计功能;
3、应用安全策略
应用系统必须在登录时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登录应用系统必须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身份验证方式; 应用系统中设置的用户都必须是用户,不能名称相同;
应用系统必须开启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应用系统必须开启登录连接超时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用系统必须开启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应用系统必须开启日志审计功能;
应用系统存储用户信息的设备在销毁、修理或转做其他用途时,必须清楚内部存储信息。
4、数据安全策略
业务应用数据和设备配置文档都必须进行备份,以便发生问题时进行恢复; 数据备份至其他设备上时,必须使用专门的备份通道,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
性;
数据本机备份时应检测其完整性;
数据备份时必须使用专业的备份设备和工具,在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时,都必须是加密传输和存储;
数据进行异地备份时,必须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等构成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指导并有效地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工作。(1) 《电子政务术语》(GB/T 25647-2010)
-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GB/T21064-2007)
-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 通用规范》(GB/T19487-2004)
-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GB/T25069-2010)
- 《网络型入侵防御产品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28451-2012)
- 《IT网络安全 第 1 部分:网络安全管理》(GB/T25068.1-2012)
- 《IT网络安全 第 2 部分:网络安全体系结构》(GB/T25068.2-2012)
- 《IT网络安全 第 3部分:使用安全网关的网间通信安全保护》(GB/T 25068.3-2010)
- 《IT网络安全 第 4 部分:远程接入的安全保护》(GB/T25068.4-2010)
- 《IT网络安全 第 5 部分:使用虚拟专用网的跨网通信安全保护》
(GB/T 25068.5-2010)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试评估技术指南》(GB/T36627-2018)
-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8567-2006)
-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9385-2008)
-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GB/T9386-2008)
-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2008)
- 《数据和交换格式》(GB/T7408-2005)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1 部分:总体框架》
-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2 部分:技术要求》
-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3 部分:核心元数据》
-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4 部分:信息资源分类》
-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5部分: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
- 《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6 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 《消防信息代码》(GA/T974-2011)
- 《消防基础数据平台接口规范》(GA/T1036-2012)
- 《消防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GA/T1038-2012)
-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50440—2007)
-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GB26875-2011)
(28) 《火警受理系统》(GB 16281-2010)
-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50313—2013)
- 《移动消防指挥中心通用技术要求》(GB25113-2010)
第五章 附件
序号 |
外部所属系统名称 |
信息资源名称 |
1 |
统计数据共享查询系统 |
经常性调查年度数据 |
2 |
统计数据共享查询系统 |
经常性调查季度数据 |
3 |
统计数据共享查询系统 |
经常性调查月度数据 |
4 |
滁州市气象局门户网站 |
预警信息 |
5 |
滁州市气象局门户网站 |
天气预报信息 |
6 |
滁州市公安局监控系统 |
监控视频资源 |
7 |
市住建局门户网站 |
建筑物基本信息 |
8 |
滁州市交通局指挥系统 |
交通指示 |
9 |
滁州市卫健委门户网站 |
应急救援 |
10 |
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门户网站 |
单位基本信息 |
11 |
滁州市综治部门门户网站 |
公共消防安全隐患 |
12 |
市民政局门户网站 |
养老院地理信息 |
13 |
市民政局门户网站 |
消防设备设施信息 |
14 |
市住建局门户网站 |
物业信息 |
15 |
市住建局门户网站 |
小区基本信息 |
序号 |
信息名称 |
字段 |
格式 |
更新频率 |
使用部门 |
支撑业务 |
1 |
后勤装备相关外部单位表 |
JGXX_ZBWBDW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 |
联勤保障单位表 |
JGXX_LQBZDW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 |
应急联动单位信息表 |
JGXX_YJLDDW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 |
装备保障能力表 |
JGXX_ZBBZNL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5 |
消防机构 |
JGXX_XFJG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6 |
人员基本信息 |
RYXX_RYJBXX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7 |
人员通讯录 |
RYXX_RYTXL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8 |
系统用户 |
RYXX_RYXTYH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9 |
每日值班表 |
SWGL_ZBGL_M RZB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10 |
值班岗位表 |
SWGL_ZBGL_Z BLX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11 |
单件编码装备信息表 |
WL_CLXX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12 |
单件编码装备性能指标表 |
WL_ZBXNZB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13 |
装备台帐明细表 |
WL_ZBMXZ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14 |
装备器材定义信息 |
WL_ZBQCDY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15 |
库存装备器材 |
WL_KCQC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16 |
批量装备器材性能指标 |
WL_QCXNZB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17 |
灾情类型字典代码 |
ZQLXDM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18 |
处置对象字典代码 |
CZDXDM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19 |
灾害等级代码 |
ZHDJDM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0 |
单位类型代码 |
DWLXDM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1 |
灾害地点 |
ZHDD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2 |
灾情描述 |
ZQMS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3 |
灾情状态 |
ZQZT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4 |
灾情结束时间 |
ZQJSSJ |
日期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5 |
重点单位名称 |
ZDDWM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6 |
被困人数 |
BKRS |
数字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7 |
死亡人数 |
SWRS |
数字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8 |
受伤人数 |
SSRS |
数字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29 |
受伤人数 |
BDSSRS |
数字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0 |
燃烧面积 |
RSMJ |
数字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1 |
建筑类型代码 |
JZLXDM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2 |
起火楼层 |
QHLC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3 |
立案时间 |
LASJ |
日期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4 |
到场时间 |
DCSJ |
日期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5 |
灾情提示标示 |
ZQTSBS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6 |
灾情标示 |
ZQBS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7 |
图片信息 |
TPXX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8 |
文本预案 |
WBYA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39 |
结构化预案 |
JGHYA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0 |
数字化预案 |
SZHYA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1 |
内部建筑情况 |
NBJZQK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2 |
内部建筑概述 |
NBJZGS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3 |
周边毗邻情况 |
ZBPLQK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4 |
周边毗邻概述 |
ZBPLGS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5 |
灭火演练情况 |
MHYLQK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6 |
灭火演练概述 |
MHYLGS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7 |
灭火逃生疏散预案 |
MHTSYA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8 |
消防设施情况 |
XFSSQK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49 |
执法监督情况 |
ZFJDQK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50 |
执法监督概述 |
ZFJDGS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51 |
历史灾情情况 |
LSZQQK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52 |
历史灾情概述 |
LSZQGS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53 |
灾情处置对策 |
ZQCZDC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54 |
灾情处置概述 |
ZQCZGS |
字符串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
55 |
消防队站 |
XFDZ |
对象型 |
按需 |
按需 |
按需 |